上万亿的投资项目,可能带来银行的放贷行为的不理性。
种种迹象正在表明银行的资产质量在恶化,并且短期内难见好转的趋势。
一旦利润不足以冲销银行坏账,银行业集体的再融资将让资本市场承受压力。
中国人对4万亿这个词汇并不陌生,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就曾启动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这一计划给心跳日渐微弱的中国经济以强有力的电击刺激,但其副作用也延绵不绝,其功与过成为日后经济学家长期争论的话题。
银行的坏账抬头是常被提到的副作用之一。由于四万亿计划常被怀疑没有按照预期的投向进行投放,而是投入到了效率较低的生产部门,一方面让产能落后的企业有了苟延残喘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让银行放贷的门槛降低,造成了后患无穷的银行坏账。
2013年中报显示,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4400亿元,相比2012年末增加了近400亿元。16家银行无一例外,不良贷款余额全部上升。
另有媒体报道称,中国最大的几家银行坏账冲销规模增加了两倍。数据显示,工商银行在内的中国主要银行2013年前六个月冲销了人民币221亿元的坏账,上年同期这一数字为76.5亿元。
让人担心的是地方版的4万亿开始蠢蠢欲动。10月22日,四川省公布了2013-2014年计划实施的重大投资项目情况。主要包括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民生工程及社会事业项目、重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总投资额达到4.26万亿。与此同时福建省发改委也在近日公布了总投资额近4万亿元的投资项目。一场新的GDP竞赛正在准备上演。
好日子渐少
最近两周,央行开始收紧银根,回笼过千亿资金。这一做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不久前统计局公布的9月CPI数据,9月CPI意外同比上涨3.1%,创7个月以来的新高。央行回笼货币无可厚非地被解读为防通胀。不过一旦这一趋势持续,刚有所起色的经济,可能又将面临挑战。这一过程中,企业如果难以为继,可能会危机到银行的资产质量。
即使没有未来经济增长出现反复的风险,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现状也难以乐观。媒体报道称,2013年上半年,包括工商银行在内的数家大型银行坏账冲销规模增加了两倍,一向被认为相对安全的大型银行,其暴露出的风险让人吃惊。
冲销坏账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利润甚至消耗资本金。不过从中报来,银行的利润下滑并不明显,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与这些银行此前进行了大额计提有关。但“计提”池中的水总有被抽干的一天,一旦经济增速下滑,银行就需要继续为坏账埋单,这需要银行能持续地保持盈利增长。而目前的政策环境,央行掘金将越来越难。
6月底,一场“钱荒”,暴露了银行资产期限不匹配的风险,在央行的干预下,银行的表外业务开始收缩。
同时,利率市场化有所加速,10月25日,央行启动贷款基础利率机制,人民币的市场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进展。当利率市场化正式抛出来后,以往张嘴就能吃下丰厚息差的银行需要差异化的服务,来增加中间服务业务的收入,短期内利润增长可能会承受压力。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