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起于二战后的一家公司,第一创始人为前田多门和井深大,之后盛田昭夫加入,50年代获得蓬勃发展;之后日本经济起飞年代,经历与日本外贸一同走向辉煌;到了80年代,则跟随日本资本横扫欧美,大行置业、收购之举……但“路过”日本失去的20年,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的索尼亦陷入了至今以来的低迷、业绩下滑……甚至不得不出售海外的总部大楼,以抵消更大的亏损获得利润。不得不让人惊呼“以索尼为代表的日企到底怎么了?近日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平井一夫称“仅仅防守是不够的,有趣创新的产品将成为索尼复兴的重要引擎。”在外人看来,日本最特别的“非家族领导”的“日式大家族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产品的创新,“源创新”是实力和竞争优势,但是“流创新”或许是长久致胜的砝码。苹果、三星做到了这一点,索尼呢?一切未知。那么,迎来平井一夫时代的索尼,未来会有怎样的改变……这家“最不像日本公司”的日本公司又如何被称作“以声音起家的可爱顽皮孩子”?身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之一的索尼缘何又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公司?本期《商业传奇》为您呈现。
近日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平井一夫称“仅仅防守是不够的,有趣创新的产品将成为索尼复兴的重要引擎。”——似乎索尼已经远离创新很久了!从Walkman到Trinitron,再从Betamax到PlayStation,索尼的精彩只属于过去……但在外人看来,日本最特别的“非家族领导”的“日式大家族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产品的创新,“源创新”是实力和竞争优势,但是“流创新”或许是长久致胜的砝码。苹果、三星做到了这一点,索尼呢?一切未知。那么,迎来平井一夫时代的索尼,未来会有怎样的改变……这家“最不像日本公司”的日本公司又如何被称作“以声音起家的可爱顽皮孩子”?身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之一的索尼缘何又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公司?本期《商业传奇》为您呈现。
索尼,用日语片假名写作“ソニ”,熟悉日语表音符号的人都知道,这是表示该词为“外来词汇”的意思。但“Sony” 并不是外来词汇,而是由创始人盛田昭夫和井深大“组合”出来的。意指“以声音起家的可爱顽皮孩子”。这是因为索尼在逐渐迈入国际化时,公司全名实在过于冗长,有碍国际化,于是希望能够有像ABC、RCA、GE这样好记又脍炙人口的国际化名称来。当然,你可能是觉得这是创始人的“无聊之举”,甚至故意涉嫌误导消费者——让消费者以为这是一家“非日本公司”,但真就这样,直至今天为止,仍然有较少接触消费性电子的人误以为索尼是美国品牌。
Sony品牌第一次出现,是在1955年上市的TR55晶体管收音机上。但盛田昭夫和井深大创立的公司并没有叫“SONY”,直到1958年1月说服强烈反对的公司董事后,才正式更名为SONY。索尼这个新名称念出来完全感觉不出是日本的公司,所以这种令人以为是自己国家又有亲切的感觉,使索尼成功打入美国及海外市场。从营销手段上来说,那个年代已具备这样的战略眼光,井深大和盛田昭夫这样的天才企业家恐怕现在已少之又少……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公司的名称、LOGO对一家公司的影响至关重要,甚至超过公司本身。
索尼是横跨电子、3C、游戏、金融、娱乐领域的日本电子产品工业世界巨擘,拥有全世界的品牌知名度。该公司前身为“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创立于1946年5月,由前田多门,以及拥有技术研发背景的井深大、擅长公关营销的盛田昭夫共同创办。
有别的是,台港澳及马新等地,普遍将索尼公司名称译为“新力”。但到2009年4月1日,依据“Sony全球品牌规范”定调全球统一中文名称为中国大陆惯用的“索尼”,以更接近“Sony”的发音,原先采用“新力”为译名的地区,已经由“新力”更名为“索尼”。曾有评论称,这或许是“老气横秋”的日本企业第一次认真对待华人市场的举动。
前身“东通工时代”
1945年10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投降后,首都东京成为了一片废墟。井深大在东京的白木屋百货(现为东急百货日本桥店)仓库成立了索尼前身——“东京通信研究所”。盛田昭夫在井深大的邀请之下加入共同经营,公司并获得盛田酒业19万日圆资金,于1946年正式成立“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并迁址到现在的品川区御殿山。井深大在其公司“成立意旨书”当中期望要“充分发挥勤勉认真的技术人员的技能,创建一个自由豁达、轻松愉快的理想工厂”,期待成为“工程师的乐园”。成立初期经营无法稳定成长,直到10年后的1956年发展当时不被看好的晶体管技术,开发出日本第一部晶体管收音机“TR-55”一举成功,公司营运终于渐入佳境。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