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比亚迪的朋友聊天,谈起这家公司老板王传福的作息。他的员工表示,王老板通常的作息是,一大早开着一台F3DM来到公司的专用车位,然后在大楼里工作一整天,通常在员工食堂吃饭,一般都是在大家吃完之后,人不多的时候,一个人坐在那里默默地吃。
“你们不去找他搭讪,说个话?”
“不会去和老板搭讪的,我们也怕打断他的思路,他好像时时刻刻在想着技术方面的事情。”“他不太喜欢接受你们采访,他更喜欢和科研人员在一起研究个什么。”
如果隐去王传福的名字,这段描述会让人想起另一个传奇企业家――乔布斯,一个专注技术的行业领导者也许就是孤独的。这份孤独能否为比亚迪带来实质性的变化呢?
2013年对于比亚迪来说是个不寻常的年份,这家公司进入汽车业已经10年。弹指一挥间,当初进入汽车业是觉得有大量商业机会。但是,王传福现在回想起当初的决定肯定五味杂陈。市场议论最多的话题不再是商业机会,而是自主品牌还能活多久。
比亚迪在上海车展上,迎来了2013年的全新作品:思锐、秦。思锐为比亚迪在其长沙生产基地出品的第一款车型,它的问世可视为比亚迪转型升级的标志。
另外,F3DM的后续者,名为“秦”的第二代双模电动车也会亮相,电池重量较F3DM减轻一半。电压从原先的300伏提升500伏,功率重量比从1千瓦提高到3.5千瓦,百公里综合使用成本相当于2升油。这些数字让人欣喜,王传福自此可以不再用F3DM上下班了。
新车型连同速锐、E6等将彻底代替F3为代表的老车型。8年前的4月,比亚迪发布了它有史以来最为成功的车型――F3,这款车的成功,让这家刚刚踏入汽车行业2年的企业,获得了与之行业经验不相符合的声名与地位。一切来得太快的情况下,比亚迪自2009年开始进入了深度调整,一调整就是3年。
3月底,在比亚迪的一次内部会议上,王传福表示,三年调整期结束,意味着比亚迪正式踏入“二次腾飞”元年,未来汽车业务的恢复、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都将有效提升集团盈利水平。
然而,不管是思锐也好,秦也罢,它们诞生的光景并不好,或者对这家公司来说,正是“诸事不利”的时候。
刚刚公布的2012年业绩报告中,比亚迪净利润下降了94%,成为“降幅王”,整个净利规模仅为8100万元,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员工规模超过16万人的企业来说,每个员工在2012年辛苦一年仅创造了500元财富。然而同期,另一家民营车企长城汽车净利为比亚迪的60倍。
此外,细心的记者列举出2011年、2012年年报中的员工数量,指明比亚迪在过去1年中裁员过万。
在比亚迪宽广的产品线上,电池和太阳能光伏成为2012年拖后腿的的关键,反倒是汽车业务保持着盈利。光伏领域,很多按照以期货形式约定采购价格,让比亚迪不仅没能套期保值,相反折进去很多钱。然而,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比亚迪仍需重新审视自己的业务链。
长城汽车已经成为全球除保时捷外,利润率第二高的车企。长城汽车的崛起,给比亚迪传递了几个信息:首先,自主品牌可以在市场的缝隙中找到空间,哪怕这个市场上合资品牌已经非常强大,哪怕这个市场增速大不如前;其次,低端车并不意味着不赚钱,通过更为有效的管理可以让“精益制造”的魔力再次释放;第三,需要专注在某一个领域发力,汽车是制造业,指望一蹴而就的想法太天真。
在过去三年阵痛期中,比亚迪遭到诟病的点很多:用人工代替机器,导致产品质量波动严重;进行垂直整合,顾了成本不顾品质;分网销售,拉动了销量损害了经销商的利益;多产业链齐头并进,消耗了企业宝贵的资源……
然而,从今年年报的各种数字来看,比亚迪已经“触底”,反弹在即。人海战术已经慢慢改变;供应商体系也开始建立(不再自己大包大揽);销售网路正在合并;车型换代也在进行。
今年1月,在比亚迪北京技术品鉴会上,王传福说,搞自主品牌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其实,还有另外一重话他没有说出来――那就是要有耐得住寂寞的韧劲。只有这股韧劲才能对抗合资品牌的竞争,这种裹挟着国资、外资双重身份、双重优势的企业形态,在中国市场仿佛巨人泰坦,挑战他必须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用心,耐得住寂寞。
而根据上述员工的描述,王传福也许最懂寂寞。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