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过一本美国汉学家高家龙先生的著作《大公司与关系网》,里面讲述了晚清与民国期间中国境内六家西方企业、日本企业与华商企业的商业拓展模式,它们分别是美孚石油公司、英美烟公司、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内外棉株式会社、申新纱厂、大中华火柴公司。令我很是感慨 的是这六家大公司后来的不同命运:美孚、英美烟与三井,直到今日仍然是世界有名的大企业;而中国的申新纱厂、大中华火柴公司,则在时代的洪流中烟消云散了。
美孚、英美烟与三井均创立于十九世纪下半叶或二十世纪初,迄今不过一百多年,还不算是长寿企业。2006年胡润发布过一个“全球最古老家族企业榜”,排在榜首的是日本大阪寺庙建筑企业金刚组,有1400多年的历史。而在这个榜单上,没有一家中国企业入选。有一位研究家族企业的美国学者,通过对欧洲、美国和南美各类企业进行十多年的分类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家族企业的绩效好于非家族企业,而且寿命更长。”但这个结论似乎不适合中国的家族企业,2011年的《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报告》称,中国家族企业经营年限平均只有8.8年。
然而,如果要说以中国人组织企业的商业经验和民族习惯,搞不成百年老店,则是我决不能同意的。事实上,如果我们去考察中国的商业史,会发现传承数百年的老字号并不鲜见——比如,苏州的孙春阳南货铺。好几位清代的美食家都提到过这家著名的老字号,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苏州孙春阳家有盐、甜二种,以盐者为佳”;金安清的《水窗春呓》记载:“火腿以金华为最,而苏州孙春阳茶腿尤胜之”……
“孙春阳家”乃是当时苏州城最出名的百货铺(类似于现在的百货超市),它的创办人就是叫做孙春阳,生活于明代万历年间。也就是说,当清代美食家袁枚为孙春阳南货铺出售的“盐冬笋烘片”所征服时,这家“百货超市”已经生存了二百年。
孙家能够将家族企业经营了这么长的时间,应归功于他们建立了一套完备的企业制度,根据清人钱泳《履园丛话》的记述,孙春阳南货铺“如州县署,亦有六房,曰南北货房、海货房、腌腊房、酱货房、蜜饯房、蜡烛房,售者由柜上给钱取一票,自往各房发货,而管总者掌其纲,一日一小结,一年一大结。自明至今(清)已二百三四十年,子孙尚食其利,无他姓顶代者。”《浪迹续谈》也说孙铺“店规之严,选制之精,合郡所未有也。”从这些记录,可以看出孙春阳南货铺似乎是采取分门别类的开架摆货形式,并且有非常严格的财务制度(一日一小结,一年一大结)与质量监管程序(选制之精,合郡所未有也)。
研究中国家族企业的学者习惯于认为,中国人在财产继承上普遍采用的“诸子均分制”,是导致中国家族企业难以长久维持的主要原因,因为产业经过三两代人的瓜分,必然被摊薄;而日本的“长子继承制”则有利于财产的代际积累,从而避免家族企业的解体。这样的分析其实低估了中国古人的商业智慧,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同样实行“诸子均分制”的“孙春阳”等老字号能够绵延数百年。
“诸子均分制”的缺陷并没有难倒富有企业家精神的中国传统商人,如清代徽商胡天注创立著名的“胡开文”墨店,他去世前将家产平均分为八股,分给八房子孙,这是“诸子均分制”,但同时,胡天注又规定,胡家墨业由单子执业,换言之,这叫做“分家不分店”,所有权拆成股份由诸子均分,经营权则归其中一房。这就是“胡开文”墨店能维持二百年的秘密之一。孙春阳南货铺的家业继承,想来也是采用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方式,所以才有“子孙尚食其利”的记录。
可惜的是,这家久负盛名的“孙春阳”最后亡于太平天国战火。对中国商人来说,最大的悲哀就是,他们的企业并不是在市场上自由兴灭,而是被此一时彼一时的政治局势所洗牌。(作者:吴钩 青年学者)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