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经济减速,中国为改革腾出空间
一年一度的中国“两会”拉开帷幕。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升,这一中国人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日益受到海外关注。特别是在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召开的最后一次会议,外界期待从中获得中国未来一年甚至更久之后发展路线更为明晰的信号,获得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走势的更为确定的轨迹。
世界注意到,中国经济列车要减速了。中国总理温家宝在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5%。舆论注意到,这是中国GDP预期增长目标8年来首次低于8%。在“两会”之前,人们就预测中国经济将减速。事实上,中国高层已在多个场合表示,中国经济将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决不会出现所谓“硬着陆”。
但多数没有预料到,中国会放弃多年的“保八”底线。中国做出如此大的调整,显然有多重的考虑。
当下,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尚不明朗,欧洲债务危机仍在泥潭中挣扎,新兴经济体也难以独善其身,全球经济正在“二次衰退”的悬崖边上“蹒跚前行”(联合国《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语)。在此复杂背景下,世界一方面期盼中国继续扮演“引擎”的角色,带动世界经济走上持续复苏之路;另一方面也担心中国在如此不利的外部环境中,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难度增大;更有悲观言论猜测中国经济会出现“硬着陆”。7.5%的数字一出,难免挑动世界神经。
此番温家宝提出的7.5%,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概念。中国经济目前的主要矛盾已不是增长速度问题,而是质量与效益协调发展的问题。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增长后,出现了一些无法回避而又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如物价攀升、能耗负担加重、结构调整放缓、经济改革迟滞等。这就需要让追逐GDP的脚步慢下来,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收入分配改革等腾出空间,使投资、出口、消费三大需求的关系更加协调。
有乐观者指出,按照以往经验,中国经济的实际增速会超越此前订立的目标,更何况即便是7.5%这样的速度仍将快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中国仍是全球资本躲开欧债危机的避风港。
这种看法, 还是就速度谈速度的狭隘视角。应该看到,这个7.5%的“量”减背后,更多的凸显出一个政策导向,表明了中国当局对经济“质”增的决心。而这个“质”比单纯的数量高低,要更有难度,其“含金量”也远远超过“7.5%”本身的价值。
中国经济面临的种种困难纷繁复杂,但抽丝剥茧后不难发现,其最主要问题就是体制、机制的制约。至于破解难题的钥匙,则在“改革”。温家宝在报告中指出,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而今年深入推进改革的重点领域包括: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深化价格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推进政府改革。这已为中国接下来的“调结构”勾勒出清晰轮廓。
首先,需要调整资本结构。去年,以温州民资企业老板“跑路”为代表的民间借贷悲剧接连上演,促使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加力,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拓展民间资本投资渠道。而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等领域。为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独特优势,加大对包括小微企业在内更大范围的中小企业支持力度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其次,需要调整产业结构。报告再度释放出信号:中国将不再以牺牲环境和过度消耗能源作为代价,而着力发展更有技术含量、更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再次,需要调整消费结构。 一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多依靠出口,但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海外需求驱动明显不足时,扩大内需成为中国保持经济发展的“杀手锏”。深化价格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正是让最广大的民众从中直接受益,分享经济发展的红利。
正所谓“厚积而薄发”,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今天以“质”换“量”的积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更广阔的前景,取决于今天的改革。而降低经济增速,就是为改革赢得空间的重大举措。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