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银投资建行套现194亿美元 战投作用遭质疑(图) |
www.sinoca.com 2011-09-09 第一财经日报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8月30日,解禁期刚过,美国银行便迫不及待地减持建设银行131亿股H股,税后获利33亿美元。该部分股权的接手方为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以及包括中国外汇管理局、社保基金在内的几家机构,不过几家中方机构尚未证实接盘建行H股的消息。
美银增减持建行路线
回溯至2005年6月,建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中首吃螃蟹者,引入美国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美国银行首期投资25亿美元,从中央汇金手中认购174.8亿股H股,随后又在建行H股首次公开发行时认购5亿美元的股份,30亿美元合计获得建行9%的股份。同时在与汇金签订的协议中,美国银行还保留了一项十分特殊的廉价购买期权,即在未来数年内,美国银行可增持建行股份至19.9%,行权价根据建行“最近一期经审计每股净资产的1.2倍”与“H股IPO价的1.0712倍”二者孰高原则确定。
之后,美银分两次行权,第一次为2008年5月以每股2.42港元的行权价格从汇金手中购买60亿股H股,第二次为同年11月以2.8港元购进195.8亿股H股。
事实上,美银最早买进的建行191亿股H股在2008年10月正式解禁。当时次贷危机爆发,市场本以为美银会大幅减持建行以自救。不过,囿于当时建行股价太低(2.5港元/股左右),美银非但没有减持,反而逆势行权又从汇金手中购买195.8亿股H股,使其持股从10.75%增至19.13%,接近持股上限。当时建行经审计每股净资产为2.05元人民币,美银的行权价格为2.46元人民币(约2.80港元)。
2009年1月,美银首次减持建行股份,带来巨大的市场震动,建行H股股价在消息出来当日大跌8.76%。彼时次贷危机正在蔓延,瑞士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亦不堪压力抛售68亿股中行H股。美银刚完成对美林证券的收购并等待政府救助以补充流动性,遂以每股3.92港元的价格向机构投资者配售了56.2亿股建行股权,减持价格较市价4.45港元/股折让12%。
美银最大一笔减持发生在2009年5月,当时美国政府对19家大银行的压力测试结果揭晓,美银未能通过,并需补充约300亿美元资本金,于是再次出售建行股份兑现收益。此轮减持价格为4.2港元/股,折价幅度14.3%,接盘者来自厚朴基金、中国人寿、中银国际和淡马锡。美银在此轮减持中套现73亿美元。
去年11月,建行A+H配股时,身陷亏损泥潭的美银无力参与配股,将17.9亿股配股权转让给淡马锡。美银未披露转让配股权的价格,但因建行H股配股价较市价折让40%左右,市场推测美银可能获利约7.3亿美元。
加上最近一次减持,美银五次减持累计套现194亿美元(税前),目前尚余5%建行股份的市值约91.4亿美元。此外,美银在2005年至2010年五年间获得了不菲的股息收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以每次派息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中间价计算,美银因持有建行股份所获股息收入(税前)总计32.23亿美元。美银在建行的投资中收入总计317.6亿美元,减去其投入成本119.1亿美元,美银获利共约196亿美元。
战投作用被质疑
一直以来,关于国有银行“被贱卖”的理论不绝于耳。此次美银减持建行股份由外管局领衔的“国家队”接盘,更是引来一波质疑声浪。而对于战略投资者的作用,亦有市场人士质疑:因国有银行过于强调控制权,与外方股东的合作深度并不够。
汇金公司原副董事长汪建熙曾经指出,从汇金公司的角度讲,作为境外战略投资者,只要持股比例能够达到5%,就可以派出一名董事;如果达到10%以上,就可以派出两名董事,并且可以派人在高管层担任副行长。但除汇丰银行在交行派驻一名副行长外,工、中、建均未有这样安排,双方的合作仍是以相互交流为主。
“在国有银行里,建行与美银的合作还是有一些实质的内容;尤其是网点转型方面,建行学了很多美银的理念。”一位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说,“而且双方也都遵守了当初制定的互不进入对方主要市场的承诺,美银干脆把它的亚洲零售业务卖给了建行。”
而在上述人士看来,包括RBS、瑞银等外资机构在当时入股中资银行多出于觊觎在中国获得私人银行、信用卡业务的二级牌照目的,“后来发现得不到,也就意兴阑珊各自飞了。”
而在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麟看来,现在回头来看战略投资者发挥的作用,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信用增级。刚刚剥离坏账的中资银行当时不良率都在3%~5%左右,资本充足率很低,“外资战投的入股很大程度上帮助了中资银行在二级市场融资,并提高了增发价格。”
去年,农行在A股和H股同步上市,这是国有银行上市的收官之作。与其他几家大行相比,农行是唯一没有引入外资战略投资者的一家,一位分析人士认为,一方面是因为欧美金融机构自身还未从金融危机中痊愈,另一方面大环境变了,“市场现在知道国有银行是可以赚钱的。”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