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燕”背后的骗局:染色又增肥 血燕变毒燕(图) |
www.sinoca.com 2011-08-26 南方周末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增肥”的燕窝
知情者透露,除了熏染颜色,燕窝造假还包括用掺水或非燕窝添加物增加重量等方法。
此种造假技术最早可能起源于印尼的加工厂。
马来西亚婆罗洲的一位燕农介绍说,上世纪70年代,就有当地媒体报道掺假与掺水的事。“当时大马的人都说印尼人不可靠了。最后大家只采购婆罗洲马来地区的洞燕,婆罗洲印尼地区的洞燕几乎没有人买”。
这种技术逐渐扩散至马来西亚与香港等地。现在的屋燕造假技术,多是从洞燕来的。在印尼、中国香港等地,这种教授制假方法的报纸小广告随处可见,花200元港币和一天时间就能学会。
上述燕农介绍说,天然燕盏或多或少都会混有燕毛及杂质,必须清除才可烹调食用,但除毛后盏身会出现很多缝隙,变得参差不齐,卖相极不讨好,故一般燕窝商都会加工将之修补。而这一加工程序,正是造假的滥觞。
一开始,燕窝加工厂选择用平价燕碎填补燕盏缝隙,最后渐渐发展成用非燕窝的物质填补。填补的物质包括木薯粉、海藻类琼脂等等。
目前最为普遍的是一种名为“SUPER77”、成分为木薯粉的印尼胶水。这种无色无味的粘合剂,用温水调出后,便能当胶水使用。造假者往往将其与一种海藻类琼脂混合,附着于真燕窝内。如果造假者贪心还会选择在燕盏底部薄薄地涂上两三层“SUPER77”,可增重约10%。“一夜后风干,真假难辨”。
据香港媒体报道,“SUPER77”一瓶可做一百个燕盏,而价格才不过五六十元元人民币,批发价甚至更为低廉。
更重要的是,上述方法还有快速锁水功效,能将只有八成干的燕窝表面变得硬且干燥,却又可保住里面的水分重量。以此手法“加料”的燕盏,所含杂质和水分竟可达三成之多。
如果不造假,一盏燕窝在三克到七八克之间。“如果到8克乃至更高,就要警惕了,虽然这样的燕窝有,但极为罕见。”Jack Lee说。
造假的另外一个佐证来自于市场行情。虽然燕窝产于东南亚,但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燕窝一直比原产地还要便宜,却是一个长期的事实。
一位马来西亚的知情者回忆,2010年3月,印尼燕窝产量减少、货源紧缺,导致婆罗洲燕窝价格大涨。但奇怪的是,当时中国香港的燕窝价格,却越卖越便宜。
事实上,燕窝价格在东南亚十分透明。马来西亚婆罗洲的一位燕窝从业者举例说,从产地燕屋里初采带羽毛的原料燕窝盏就要每克10元以上,经挑毛后,还会有十分之三的损耗。加上挑毛的人工费、水电费等等成本,普通的成品燕窝出口到中国香港时,成本就已是19到20元每克,洞燕则为28元每克左右。“如今香港到处充斥着20元左右的燕窝,难道是商家在做慈善?”
“而我们在卖的高品质燕窝,零售价都在每克67元以上。”印尼“龙情燕窝”品牌推广部经理Vivian称。
产业粗放,走私猖獗
事实上,造假的泛滥与燕窝行业产销两端监管双双失灵有很大关系。
以燕窝的主产地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为例,虽然燕窝产业已至近千亿规模,但无论是生产、加工还是贸易,其产业形态依然十分粗放。
印尼燕窝协会总会中国区主任干事Jack Lee承认,无论是印尼还是马来西亚,虽然政府都曾出台加工厂注册制度,但由于目前的燕窝加工厂普遍规模较小,大多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并未按要求进行注册。
更令人惊奇的是,占据燕窝产量80%的印尼,罕有品牌诞生。Vivian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04年龙情燕窝在当地注册时,才获知自己竟是印尼第一家注册的燕窝品牌。
此外,另一个渠道也在影响燕窝进口的监管。因受禽流感影响,印尼此前一直被列为中国的燕窝禁止进口国。但大量的印尼燕窝改头换脑面,通过种种灰色和地下管道流入中国。
业内普遍估计,作为全球最大的燕窝消费地,中国内地的燕窝年销量已达到500吨以上,销售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但广东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得的数字显示,作为燕窝主要进口省份的广东,每年经它们发放检验检疫合格证明进口的燕窝约有四千公斤,而这个数量已几乎占到全国进口量的近一半――两相比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南方周末记者曾试图向燕之屋、李宝赢堂等品牌以及其上级货源进口商联系,要求其提供具体进口数量,但无一例外均遭到拒绝。
马来西亚出口燕窝要获得政府认证,必须符合两个步骤,即售卖原燕窝给燕窝厂的引燕业者必须取得禽畜农场实践证书(SALT),而要出口到国外的燕窝厂必须获得VHM认证,这才能确保燕窝品质得到保证。
“大量燕窝通过转口贸易或不正常渠道进入中国。这种不正常贸易形式,导致中印两国的检验检疫部门都难以监管。”印度尼西亚燕窝协会总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
据Jack Lee了解,虽然中国内地各地口岸都允许私人携带部分燕窝,数量规定不一,但最高可达2公斤的规定,依然为大量绕过监管渠道的燕窝入境提供了方便。许多单店一个月的销售量也就一到两公斤。“大量跑单帮的方式,你很难说它是走私还是合法的入境,这是一个灰色地带。”
“我们现在倡导用‘唾液酸’的含量来鉴别燕窝的真伪。”Jack Lee说,此种考虑是想从根本上解决因检测蛋白质含量而带来的掺假问题。
2011年4月,曾与印尼燕窝协会总会合作过的广东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承担的“燕窝及其制品的真假鉴别方法研究”课题已正式通过中国专家鉴定。“虽然转化为国家标准还有待时日,但这一方向却已基本被认同。”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