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历史,充满了通胀的祸害。而这祸害的进程,自从有了可以脱离商品本位发行的纸币之后,就变得愈加离奇。这真是应了欧文·费雪教授1911年说的那句话:“不可兑现的纸币几乎总是成为使用它的那个国家的一个祸根。”
通货膨胀,从纸币远未出现的古代就已经有了。《宋书》记载:“景和元年(465年),沈庆之启通私铸,由是钱货乱败,一千钱长不盈三寸,大小称此,谓之鹅眼钱。劣于此者,谓之涎环钱。入水不沉,随手破碎,市井不复料数,十万钱不盈一掬,斗米一万,商贾不行”。
又如《魏书》记载:在市铜价,八十一文得铜一斤,私造薄钱,一斤铜可造钱二百。“既示之以深利,又随之以重刑,罹罪者虽多,奸铸者弥众。今钱徒有五铢之文,而无二铢之实,薄甚榆荚,上贯便破,置之水上,殆欲不沉”。
不过,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还是在纸币出现之后的事情。因为在金属铸币时代,货币无论怎样贬值,总得有一些铜、铁作底,到了纸钞时代,则全凭发钞当局的胆量了。
《元史》记载当时的纸币:“行之未久,物价腾跃,价逾十倍,又值海内大乱,军储供给,赏赐犒劳,每日印造,不可数计。舟车装运,轴轳相接,交料之散满人间者,无处无之,昏软者不复行用,京师料钞十锭,易斗粟不可得。既而所在郡县,皆以物货相贸易,公私所积之钞,遂俱不行,人视之若弊楮,而国用由是遂乏矣”。
而“通货膨胀”这一词语据说是起源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北战争时期,联邦政府总共发行了4.5亿美元“绿背”,占战争费用融资的13%,使价格水平上涨到战前的180%。大量的发行,使得绿背币值迅速下跌,物价上涨,好像空气吹入布袋似地膨胀起来,于是被称为通货膨胀(Inflation)。
但在同一时期,南方政府制造了更大的通货膨胀,因为南方拥有的融资手段远远少于北方政府,它被迫发行纸币以支付超过一半的战争费用,这使南方的经济完全失去控制,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到战争结束的时候,南方的通胀率达到战前的9000%。
然而,这些通货膨胀和近现代的一些通胀率相比,实在有点小巫见大巫了。贺水金在《中、德两国恶性通货膨胀之比较研究》中说:
德国的货币供应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约为60亿马克,至1918年11月17日宣布停战为止已增至284亿马克,相当于战前的473%,即增加了3.73倍。
但德国的通货膨胀并未随大战的结束而终结,相反在战后出现了奔腾式发展,陷入了恶性通货膨胀的深渊。从1922年初到1923年底,在2年的时间里,德国的货币发行量上升到天文数字,1923年底,德国的货币流通总量,相当于战前的1280亿倍。
报纸的价格变动已经成为人们用来描述德国大通胀的经典案例:
1921年1月每份报纸的价格为0.3马克,随后上升为1922年5月的1马克、1922年10月的8马克、1923年2月的100马克直到1923年9月的1000马克。在1923年秋季,价格实际上飞起来了:一份报纸价格10月1日2000马克、10月15日12万马克、10月29入100万马克、11月9日500万马克直到11月17日7000万马克。
另外还有一些故事讲通货膨胀下的德国:
一个小偷去别人家里偷东西,看见一个筐里边装满了钱,他把钱倒了出来,只把筐拿走了;德国街头的一些儿童在用大捆大捆的纸币马克玩堆积木的游戏;一位妇人用手推车载着满满一车的马克,一个小偷趁她不注意,掀翻那一车纸币,推着手推车狂奔而逃;一位家庭主妇正在煮饭,她宁愿不去买煤,而是烧那些可以用来买煤的纸币。
这些故事看起来有一些艺术色彩,但是,当你回想到德国在这个时期的货币发行量增加了上千亿倍的时候,你就会同意,这些故事听起来其实不夸张了。
美国的当代故事同样惊人。1945年12月签订《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时候,美国政府还在向人们承诺以35美元一盎司的价格向人们兑付黄金,可是仅仅过了20多年,黑市上的黄金价格就已经涨到60美元一盎司左右,以致尼克松总统不得不在1971年厚着脸皮宣布退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因为美元已经太多了,美国政府根本没有能力按35美元一盎司的价格向人们兑付黄金。
彻底脱离黄金本位之后,美元的发行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其膨胀程度完全可以用“疯狂”两字形容:到今天,黄金的价格已经高达900多美元一盎司了。也就是说,这几十年来,黄金价格已经上涨了20多倍。
中国的情况怎样呢?让我们来看由中国人民银行编辑、新华出版社于1988年出版发行的《中国历代货币》一书的描述:
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中央、中国、交通三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同时禁止银元在市面上流通,并强制将白银收归国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余亿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到660万亿以上,等于抗战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鉴于法币恶性膨胀,国民经济面临崩溃之势,国民党政府于1948年8月19日再次进行币制改革。规定金元为本位,开始发行“金元券”(每金元含纯金0.22217克),以一比三百万的比率,收队急剧贬值的法币。然而金元券却以更快的速度膨胀,前后不到十个月,发行总额达1,303,046亿元,比原规定的发行额20亿元增加六万五千余倍。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