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将于8月16日至8月18日赴香港,出席国家“十二五”规划 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和香港大学百周年校庆典礼活动,并视察香港特别行政区。新华社图
7月宏观经济“稳健”,学者建议中国别再跟进全球救市
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 学者提醒“此次不应随波逐流,国外越是宽松,国内越应保持政策稳健”
一边是7月通胀再创新高,负利率状况进一步恶化;一边是境外正因美债风声鹤唳,新一波危机似在眼前。面对如此窘境,中国下一步宏观政策走向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而综观多位经济学家的观点,虽然外围局势可能对中国出口等造成影响,但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最新经济数据表明中国工业增长依然稳健,因此面对外围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刺激,这一次中国很可能不再跟进,保持稳健政策。
不过,由于短线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市场信心不稳,因此分析人士也预计,从紧政策可能会有很短的一段“观察期”。
工业生产依然稳健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诸多数据都显示,中国经济增长依然稳健。
首先是昨天早晨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这个代表通胀形势的指标在7月达到6.5%,创37个月新高,充分显示眼下需求依然旺盛,通胀压力不减。
而昨日下午,国家统计局又公布了另外几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数据。虽然大部分指标都有所回落,但如果看环比数据,眼下宏观经济其实可以称为稳健。
其中,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这一指数低于路透调查中值14.6%,且较上月15.1%的数值回落了1.1%,但在华宝信托宏观分析师聂文看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来看虽然较上个月下降了1.1%,不过月环比仍有1%左右增长,与前几月基本持平,说明实体经济仍在正常增长。”
此外,各方最为关注的1-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4%,略低于路透调查中值25.5%。不过,和工业增加值数据一样,考虑到房地产投资减速,最新的数据其实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分析师的信心,即保障房和水利建设抵消了商品房投资增速回落。
国家统计局昨日还公布,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2%。
出口或受影响
虽然数据依然强劲,但目前的外围形势似乎已经大变――由美债危机引发的金融市场巨震,已经危及了各方对于全球经济前景的判断。不少学者担忧中国经济或许也会受到影响。
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包括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内的不少经济学家都指出,如果欧美经济真的滑坡,那么中国出口必将受到影响。毕竟,从六月份的数据来看,欧盟和美国作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地区,占比超过35%。
此外,由于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7月数据显示经济数据确实都出现了放缓趋势,也有不少学者担忧此次是否又出现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那一幕,即目前决策层面很可能已经“超调”。
“极度宽松的教训”
面对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综观昨日大部分学者的观点,目前中国宏观政策最大的可能或许是:保持一段时间的观察期,随后继续实施自主的货币政策――也就是目前稳健的货币政策。
持有这一观点的代表是兴业银行[12.60 0.96% 股吧]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鲁政委认为,上周五美国主权评级被调降,直接触发G7(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紧急磋商,严阵以待应对今年金融市场可能出现的黑色星期一(编注:事实证明已出现),这种背景确实可能令中国政策调整时点延迟。
“但是,延迟不等于取消,只是试图在观察清楚金融市场的反应后再采取行动。我们继续维持年内加息1-2次的预期,只是政策出台的时点变得更难判断;如果美国主权评级风波能够在一周内平复的话,那么,目前就仍然无法排除宏观当局在8月后半月继续出台政策之可能。”鲁政委说。
鲁政委的逻辑很简单。因为由于欧美经济前景黯淡,欧美各国很可能进入新一轮量化宽松,譬如,欧央行已入市购买意大利国债,但“国外继续宽松,国内更应稳健”。
鲁政委认为,从历史经验来看,越是海外维持宽松政策,中国国内就越应保持政策的稳健性,而不应进行随波逐流的放松,否则,国内就可能出现巨大的资产泡沫。
事实上,包括华尔街日报在内的部分境外专业财经媒体昨日也指出,此次危机和2008年完全不同。其中一个方面是,2008年因为金融系统出现问题,整个市场缺乏流动性,继续政府“花钱”,而目前的情况恰恰相反,虽然政府出现债务危机,但个人和企业手头并不缺钱,目前市场缺乏的是新经济增长点,因此从全球来看,也不该再一味救市。
回归到中国的经济基本面上来,昨日也多有学者指出,由于中国消费潜力巨大,只要中国不再走投资老路,着力进行经济转型,完全可以实施较为独立的宏观政策,而不是再像2008年那样大规模救市。
美银美林证券中国经济学家陆挺昨日甚至直言,现在呼吁放松货币政策,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息,或者增加信贷额度为时过早。以因为“中国政府已经从2009-2010年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吸取了很大教训。”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