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网刊载作者屈丽丽的文章指出,调查、破发、停牌,美国资本市场的做空机制,正在像一只无形的手将中国企业创造的巨额财富掠夺而去。这是中国概念股在美国遭遇的史无前例的滑铁卢。
投行、会计师、律师、财务顾问公司,这些曾经在中国企业IPO盛宴中大块朵颐的分享者,如今,在美国做空潮中又有了新的机会。一条隐秘的利益链条在美国“做空”的阳光之下,一方面成就着这一自由市场的监管力量,另一方面,正在对中国企业造成巨大威慑。
“美国证监会对中国上市公司进行调查的背景,加上中国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正好卡上了对冲基金做空的标准。”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丁旭律师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2011年初,美国证监会基于潜在的财务欺诈问题划定340家中国企业进入调查范围,这无疑给做空的研究机构提供了一个名单,市场的研究机构如浑水公司(Muddy Water)开始针对这些企业,抛出带有负面意味的研究报告。
这些报告引发了市场的看空潮,对冲基金乘虚而入,利用中国上市公司股价大跌赚取超额回报。当然,利益的盛宴绝非到此停止,在对冲基金做空中遭遇损失的投资人下一步就会委托律师进行代表诉讼,要求赔偿。
美迈斯律师事务所圣弗朗西斯科办公室合伙人Matthew Close告诉记者:“在美国的法律服务市场上,有一类律师专门跟随这种做空的力量去打集体诉讼的官司,被称为证券原告律师,一旦有哪家企业遭遇了此类诉讼,与这家企业特质类似的一群企业就成为这些律师的关注对象。”
专业人士就曾预言,即使目前中国公司股价暴跌,无人提起诉讼,但18个月之后就可能面临诉讼了,因为《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有不同的追诉期,一般2~5年。除了联邦法的追诉,有的州的地方法也有5~6年不等的追诉期。
事实上,在2007年和2010年对中国公司的看空潮中,分别就有11家和15家公司被诉。
按照美国证监会在调查中的表述,中国企业在以反向并购方式上市过程中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往往是美国市场上的中小事务所,由于收费较低,其业务往往还是由这些中小事务所转包给中国市场上那些根本不具备美国上市审计资格的事务所来完成的,这会导致上市文件存在财务瑕疵。
同时,律师也告诉记者,在近几年美国机构针对中国企业发起的做空潮中,很多都集中在反向收购领域,就是因为企业通过反向收购的方式上市,不但时间短,而且需要的资料门槛不高。但这也恰恰成了中国企业出现问题最多的地方。
“部分市场投资者和律师审查公司提交给SEC的财务报表、中国税务报表、中国工商报表,寻找其中陈述方面的差异,然后建立做空头寸,通过这种经营模式从中获利。” 达信中国高级副总裁、财务及专业责任险负责人魏钢告诉记者。
“不当描述是中国企业面对的主要问题。”魏钢说。而Matthew则告诉记者,股票的内幕交易、审计师有问题、财务报表的虚假陈述、给SEC报告中的不实陈述等,都是引发做空潮后证券集体诉讼的重要问题。
那么,对于这些做空机构来说,问题到底是如何发现的呢?
早些时候,市场人士认为,对冲基金会先收集公开资料,聘请专业分析师进行分析,把发现的问题披露给媒体,提出质疑。上市公司如果认为这是不对的,便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无可辩驳的澄清,但如果做不到这点,做空的机会就出现了。
然而,随着今年3月份龙昌会计师事务所举报客户造假事件出现之后,人们开始将目光对准了这些曾经服务中国企业上市的中介机构,一些人甚至怀疑这些机构在赚取中国企业在上市过程中的利润之后,转而开始利用其掌握的信息在做空潮中博利。
这并非空穴来风,在2007年中国公司在美国做空潮中遭遇证券集体诉讼之后,在中国公司赴美上市过程中,投行、律师的把关也更为严格。但是中介机构通过免责声明和免责条款,使得所有相关风险都由上市公司自身承担(在2007年,中介机构受到了指责,即中国公司对美国资本市场不了解,上市陈述中的技术性问题如“我们是本行业的领先者”类型的虚假陈述,责任在于投行、律师等把关人)。
美国证监会的调查及其后续的破发潮,正在浇灭中国企业的赴美上市热情。“除了那些已经进入上市轨道后期的企业不得不咬牙进行之外,一些已经做出了延迟赴美上市的计划,而更多的公司开始转投其他的海外上市地。”律师丁旭告诉记者。
“这种情况,使得赴美借壳上市的财务顾问业务几乎戛然而止,大量财务顾问公司的专业人士面临失业或转行。”
“一些人开始转身参与做空。”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本次做空潮从反向收购上市公司开始,袭卷到直接上市首发的企业,除了资本的逐利性之外,中国概念股的普遍性问题成了事件蔓延的导火索,而对这些问题最了如指掌的,当然是曾经深入公司内部的专业人士。
“需要说明的是,长时间培养的职业道德,加上自身可能持有的股票,他们不太会去做空自己一手推上市的企业,但是由于在服务过程中对中国企业共性问题的了解,使他们轻易能够做空其他公司的股票。这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做空新力量。”上述人士强调说。
“做空是成熟资本市场常见的机制,让投资者在股票下跌的时候也能够盈利,且客观上对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警示和促进的作用。”丁旭告诉记者,“做空机制对整个市场都有很大的调整作用,它可以避免出现单边市,可以防止暴涨暴跌,对冲基金做空时的制约力量可以让市场更为良性健康地发展。而对企业来说,它可以防止一些不好的企业股票随着行情的涨势随涨,使股票更接近其原本的价值。”
然而,如果控制不好,它也会成为资本利用的手段,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这也是中国在股指期货是否引入做空机制时多犯踌躇的原因。
事实上,对于做空机制背后的潜在问题,美国在去年出台《多德.弗兰克(Dodd-Frank)金融改革法案》时,曾经做过深入的讨论,最终还是肯定了做空力量对资本市场的贡献。
的确,长期以来,在美国这个自由的资本市场上,除了SEC外,律所、各行业分析师等也会关注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问题,做空就像另外一支监管力量一样,形成了一个健全的、相互制约的机制。
丁旭认为:“做空机制会大浪淘沙,好企业不会有太大问题。而对于更多遭遇此轮风波的中国企业来说,随着做空的空间越来越小,做空行情会随即结束。从长远来看,此次做空潮对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在运作、规范信息披露等方面有积极的警示意义。”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