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CPI数据公布前夜,关于中国经济是否已进入下行通道、是否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的争论,正暗流涌动。
2010年5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首次越过政府当年设定的“3%左右”的调控目标。
“通胀就像只老虎,如果放出来就很难再关进去。”2011年3月1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时如是说。此时,政府已将2011年度CPI调控目标定格在“4%左右”。
“通货膨胀”,这个在中国经济史上屡次出现的名词,如一团乌云般再次笼罩在中国大地上。
时至今日,“老虎”仍在横行,为时已逾一年。2011年5月CPI数据公布前夜,关于中国经济是否已进入下行通道、是否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的争论,正暗流涌动。
“蒜你狠”与“国十条”
普通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感受到压力。2009年底以来,大蒜、绿豆、玉米等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被网民戏谑为 “蒜你狠、豆你玩、玉米疯”。
2010年8月11日下午,2010上海书展的首日,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带着他和他的团队刚刚出版的《无锡经济: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个案》一书,出席在上海展览馆友谊会堂举办的“中国经济发展转型高峰论坛”。
这本是一场很普通的新书发布会,但参与的媒体几乎都把问题聚焦在日渐高企的CPI。就在当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0年7月份中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零售总额等多项指标增速放缓,惟独CPI创出3.3%的年内新高。
普通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感受到压力。2009年底以来,大蒜、绿豆、玉米等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被网民戏谑为 “蒜你狠、豆你玩、玉米疯”。
但彼时官方强调物价“温和可控”,学界则在争论此次是食品价格上涨还是全面通胀。
围绕着2010年4月17日“新国十条”(《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的出炉,中国的官方话语和民间舆论亦多次碰撞。
吴敬琏在上述的“中国经济发展转型高峰论坛”上提醒,货币超发制造了房价上涨的动力,若继续海量发行,势必导致资产价格飞涨,楼市等资产泡沫越来越大,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出现类似日本的泡沫破裂。当被问及中国金融体系的泡沫程度,吴敬琏称,“比如去年的财富增长是9%,货币增长近30%,泡沫有多大,很容易看到。”
日后的形势证明,当时通胀的幽灵已在逼近,老虎已经出笼。
“涨时代”刺疼总理
温家宝回答说:“网友同志,你的一番话刺痛了我的心。确实最近一段时间全国物价上涨,中低收入者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他们的生活就显得更为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已经采取了16条措施,现在看,我们完全有能力控制物价的总水平。”
通胀的全面爆发则是在去年入秋以来。
2010年10月,CPI同比涨幅4.4%,年内首次突破4%。其中,食品类价格和居住类价格上涨带动整个10月价格上涨。当年11月,CPI破5,同比上涨5.1%,创下28个月来新高。
面对不断上涨的CPI,官方的口风已有了变化:实现年内3%的调控目标“需要更大的努力”。
“11月份物价的涨幅确实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从构成来看,仍然还是食品和居住类价格涨幅较大,共同推动了CPI的上涨。”2010年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如是说。
新华社表示不奇怪。由新华社三位记者联合署名的分析文章――《中国11月CPI“破五”全年物价仍在调控目标范围内》称,“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产品价格会呈上涨态势。资源、土地、工资、利率等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是大势所趋,这也会推动物价上涨。但由于国内工业品整体供大于求、粮食连续丰收,加上货币政策正在进行调整,未来不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
在民间,对物价上涨的感受来得更加强烈。中新社当年11月的一篇报道称,随着内地物价水平(CPI)不断上涨,加上港元对人民币的连续贬值,风行了近30年的港人北上购买日用品热潮如今似乎出现了“倒流”迹象,越来越多的深圳人赴港扫货,“赴港打酱油”随即成为网络流行语,进而引发了“深港物价倒挂”的讨论。
政府也开出了药方,矛头指向食品。2010年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通过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16项措施,包括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等。
2010年12月26日,温家宝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直播间,参与特别节目《重返灾区――中国之声温暖行动》。有深圳网民提问:今年最让老百姓神经绷紧的就是“物价”,年终盘点十大热词里就有一个叫“涨时代”。温家宝回答说:“网友同志,你的一番话刺痛了我的心。确实最近一段时间全国物价上涨,中低收入者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他们的生活就显得更为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已经采取了16条措施,现在看,我们完全有能力控制物价的总水平。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