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气 - 交友 - 服务 - 收藏 - 设为主页
加拿大华人网
新闻 | 移民 | 留学 | 工作 | 房产 | 汽车 | 理财 | 美食 | 健康 | 交友 | 情感
分类 | 活动 | 黄页 | 便民 | 网址 | 打折 | 旅游 | 视频 | 直播 | 英语 | 文化
论坛 | 时评 | 吹水 | 军事 | 历史
家园 | 加国 | 快乐 | 亲子 | 厨房
新 闻 加国 | 大陆 | 港台 | 国际 | 财经证券 | 数码科技 | 明星娱乐 | 体育竞技 | 环球军事 | 社会万象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财经证券 新闻排行榜 看新闻请收藏本站网址 进入论坛 头条一览

中国连续6年成日国债最大购买国 已引发警觉(图)

www.sinoca.com 2011-05-12  中国经济网  [复制链接]  字体:

  日本财务省今天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从2005年开始已经连续6年成为日本长期国债的最大购买方,而3月份日本发生大地震后中国则开始卖出部分国债和股票。

  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中国净买入日本长期国债价值2345亿日元(合29亿美元),创下自2005年1月以来的单月买入量之最。不过日本东部发生地震后中国开始抛售日本短期国债和部分公司股票。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净卖出价值1亿日元公司股票和价值4157亿日元短期国债。

  共同社报道说,中国长期大量购买日本长期国债的行为已经引起警觉,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是导致日元持续升值的重要原因之一。数据显示,中国从2005 年起开始大量购买日本长期国债,2005年全年增持2538亿日元,曾创下当时的新高。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日本国债最大海外持有者之一。一些日本媒体担心 “中国资本对日本国债的影响力会逐渐增大”。

  东京 SMBC Nikko Securities Inc分析师Makoto Noji说:“中国在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抛售股票和短期国债的行为可以理解,因为中国可能预测地震发生后日本央行会降低利率刺激经济增长。”他表示,中国持续购买日本长期国债应该被视为市场行为,是中国为实现外汇储备多元化所进行的努力。他补充说,从持有总量上看中国在日本目前国债余额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不会对日元汇率构成实质性影响。

  Makoto Noji表示,中国之所以偏爱日本长期国债是因为长期国债的收益率相对较高。他说,目前日本债券平均收益率仅为1%左右,而日本长期国债的收益率却高达 2%。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日经225指数已经累计下跌了4.7%,因此中国减持日本公司股票也在情理之中。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人民币“走出去”路线图:周边国家已大量使用(图)
下一篇:美国很眼红 俄罗斯为何拼命把铁矿石卖到中国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
·[财经证券] 卖廉价货买美国债 中国年补贴美国高·[财经证券] 评论:如果中国停止购买美国国债 会发
·[财经证券] 美国最大债券投资基金卖空国债 资金·[财经证券] 标普调低美国国债评级 债务危机将会
·[财经证券] 美国国债零风险神话破灭 中国可能将·[财经证券] 中国资产危险了 IMF警告:美国债可能
·[财经证券] 西班牙首相访华签十亿欧元大单 感谢·[财经证券] 中国是世界金融的稳定器 应该适当减
·[财经证券] 市场焦点转向日本核危机 美国国债周·[财经证券] 中国连续3月减持美国国债 持有总额仍
进入焦点图片专题
贫穷国家美女多 带你探秘亚洲最贫穷的老挝(组图)
贫穷国家美女多 带你探秘
实拍曼谷的堕落生活 小姐古典按摩服务周到(组图)
实拍曼谷的堕落生活 小姐
妻子为上位与校长开房偷情 丈夫看视频崩溃(组图)
妻子为上位与校长开房偷情
河南母猪竟然生下“猴崽” 主人看得心惊肉跳(图)
河南母猪竟然生下“猴崽”
郭伯雄曾摇头叹息:有一两件事跟组织讲不清楚(图)
郭伯雄曾摇头叹息:有一两
全球“最棒”十大城市出炉 第一名就在亚洲(组图)
全球“最棒”十大城市出炉
街拍风情万种的重庆辣妹 身材窈窕令人垂涎(组图)
街拍风情万种的重庆辣妹
揭秘漂在北京的悲催生活:看看开支有多惊人(组图)
揭秘漂在北京的悲催生活:
编辑推荐阅读
本周点击排行
  • 24小时论坛热点
  • 本周论坛热点
  • 本月论坛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