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中国援建的塞国家大剧院内观看演出。新华社记者 刘 芳摄
提起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人们最津津乐道的是30多年前修的坦赞铁路,但很少有人知道,不少非洲国家第一条像样的公路都是中国援建的。“中国援助非洲为了什么?”这个话题在一些西方媒体和网络上被反复炒成“中国援助非洲就是为了获取资源”。但《环球时报》记者近日走访了马里、几内亚、毛里塔尼亚、埃塞俄比亚、埃及和突尼斯6个非洲国家,看到的却是用这些西方的说法所无法解释的一幕幕:马里没有石油,中国照样帮其修建道路和桥梁;几内亚铁矿的最大矿权人不是中国,而是殖民过非洲的西方国家;欧美人想把中国援建的毛里塔尼亚的友谊港挤垮,变成一座“死港”,但却做不到……在非洲大陆,记者既听到当地人对西方围绕中国援助说三道四的不满,也体验了援非过程的艰辛,还看到了老牌西方国家对中国精心的挤压。
中国援建的友谊港成“毛里塔尼亚人的肺”
从飞机上看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湿润的热带雨林包围着城市,房屋密集相连。刚进入4月,科纳克里的最高温度就冲上了40摄氏度,空气潮湿闷热。科纳克里市区西北20多公里外,中国援建的几内亚体育场正在建设中。这座能容纳5万人的体育场耗资3.38亿元人民币,建成后将是西非地区最大的体育场。当地华人说,几内亚人在申办2015年非洲杯时由于缺乏体育场和酒店没能如愿,在这个体育场建成后,几内亚打算再申办2019年的非洲杯。
在几内亚援建这个“西非地区最大的体育场”并非易事。项目施工技术组组长蔡立志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由于几内亚政局不稳,有时连水、电这样的基本供应都没法保障。因为工地上丢东西的事常有发生,夜里还能听到枪声,项目组不得不请当地军警和保安保护工地安全。除安全因素外,在几内亚,绝大多数中国工人都得过疟疾。体育场项目已到尾期,目前仍有230多名中国工人和300多名当地工人。蔡立志说,当地工人每月工资约1000元到1200元人民币,“这在当地算是不错的收入,几内亚科级公务员的月收入只有大约100美元”。
几内亚体育场项目是中国援非项目的一个典型。上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对外援助起,非洲就是中国最主要的援助地区之一,在非洲的绝大部分国家,都能看到中国援建的公路、学校和体育场。60年来,中国已有55万人次参与了援助非洲,其中牺牲的援建者有700多名,最小的只有22岁。然而,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却遭到西方媒体的非议。过去两年,有关“中国为石油而扩大在尼日利亚和几内亚投资”、“中国加倍对非洲援助以换取原材料”等论调出现在一些欧美国家的媒体上。路透社4月26日甚至称,“中国项目很少使当地人受益,很多项目的原材料和工人都直接来自中国”,此外,中国只和苏丹、安哥拉那些拥有能源和原材料的国家培养关系,“借此推动自身经济的发展”。
这样的评论与《环球时报》记者在非洲采访期间的感受大相径庭。友谊港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援建毛里塔尼亚的项目,如今是该国最主要的货运港口,全国90% 的货物都在这里装卸。港口不远处有一座面粉厂,小麦在友谊港到岸后可以直接拉到厂里加工。当地人告诉记者,如果没有这个港口,首都努瓦克肖特还不会这样忙碌,现在靠港口直接就业的当地人就有四五千。
在法语中,友谊港的真实译名应该叫“自由港”或者“自主港”,因为非洲大部分港口由欧洲人控制,而友谊港的拥有权在毛里塔尼亚人手里。中国路桥驻毛里塔尼亚办事处总经理栾桂涛告诉记者:“欧美人一直说友谊港是‘死港’,想在周边国家建其他港口挤垮我们,但他们做不到。现在当地人把友谊港叫做‘毛里塔尼亚人的肺’,该国进口税的70%都从这里走。”为加强友谊港在西非地区的作用,目前中国正在援助毛里塔尼亚扩建友谊港,建成后,邻国马里的货物也可以通过友谊港出口。
采访期间,马里总统杜尔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提供了马里需要的一切,中国永远是马里的朋友。”针对一些“中国援助非洲是为了获取资源”的言论,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近日驳斥说,“马里并没有什么资源,但中国人在帮助马里修建大桥和道路”,“几内亚铁矿最大的矿权所有人不是中国人,而是来自曾殖民过非洲的西方国家”。他强调,非洲出口到中国来的石油完全是国际贸易,不到非洲石油出口总额的30%,一些媒体应该更关心其余70%的石油到哪里去了。
中国“花小钱办大事”
和欧美相比,中国在非洲的援助金额并不算多。2008年,日本政府决定,5年内将对非洲国家的政府开发援助数额翻一番,贷款总额高达40亿美元。据路透社的报道,中国60多年来对外所有援助总额为392.6亿美元,其中对非援助占了一半。据记者了解,中国在非洲援助的大多是实物交付的公路、铁路、学校、医院,当地人可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中国援助带来的便利,而且中国援助项目的成本低,花小钱也可以做大项目。而欧美的援助更复杂也更宏观,有时一项为受援国量身定做的规划就会耗资2000万美元。美国每年仅对埃塞俄比亚一国就有数亿美元的援助,可这些钱大多直接进入当地财政。
在毛里塔尼亚,记者参加了一个有关援助的交流会,到场的除中方代表外,还有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法国、德国等机构或国家的代表。欧美代表在介绍中不约而同都提到了“良政”。这是欧美对非援助的一个附加条件,意味着受援国必须按照援助方的要求,改变自己的政治结构,调整公共财政。而中方的援助没有这样的政治条件,这也成为西方媒体指责中国“纵容非洲独裁政权”、“冲非洲资源而来”的一个理由。
一位长期研究非洲的中国学者告诉记者,非洲是世界上仅存的市场、资源、政治“处女地”,各大国都在争夺非洲,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明显让西方感到压力。记者原本计划采访马里的巴马科塞努机场扩建项目,这是美国“千年挑战公司”的援助项目,但临出发前,美方又拒绝了我们的参观要求。据记者了解,该项目由中国水电集团在国际公开招标中竞标承建,去年9月,美国“千年挑战公司”修改了其采购准则,不再允许政府拥有的企业参与或分包其出资的项目。由于中国各国有企业是非洲最主要的建筑承包商,这个规则可谓直冲中国国企而来。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