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俄原油管道谈判亲历:日本曾欲投资修建远东管线 |
www.sinoca.com 2011-04-25 瞭望东方周刊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零下58度
“地质条件太复杂。中国管道队伍从70年代开始建管道,但从未遇到这么大的挑战。”杨成生说,给中国施工队的150公里几乎是2000公里远东管线上最为艰苦的地段。由于属于8级地震区,建设标准非常严格。
同时,地面下1米都是腐殖土,因常年积雪满是泥水,几近于沼泽,设备根本无法开进。只有等到冬季所有地方会因寒冷彻底冻上,才能开工。
但是,到11月以后温度就会急剧下降。一直到第二年3月,所有地方都会因寒冷彻底休克。2008年1月8日晚上22时50分,一处营地的温度达到零下58摄氏度。
机器似乎比人更“娇气”。当温度降到零下40度以后,达到西方先进水平的电子设备“罢工”了,每天都有因设备损坏而停工的机组。
寒冷之外,俄罗斯特立独行的技术标准体系也给中国施工队带来了极大挑战。一直以来,中国的施工设备都采用欧美标准。俄罗斯则对这些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并不认可,要求所有设备重新进行检测。
对于这个老牌工业国家的严苛,中国人这些是服气的。比如俄罗斯人有全套机械设备,可以防止因低温无法工作;中国人的野外营房是板房,俄罗斯人都是房车,一辆里面可以住8个人,有卫生间、饭厅。
为了适应俄罗斯标准,将近100名中国石油管道局的技术骨干前往莫斯科进行了培训,考取了俄罗斯的焊工合格证。
或许正是因为技术上的优越感,俄方工作人员总有些超常的自负。俄方总包商一名30多岁的副总裁经常来工地巡查,大声训斥中方负责人,“没有一次不发火。”而且要求中方人员只能站,不能坐。
在各方面强大的压力之下,这场可以被称为中俄原油管道“前传”的施工并没有令人失望。2009年春节刚过,中国人负责的这段管道主体提前完工。2009年8月,管线全面完工。
你干成了,他就很服气
2009年,中国石油管道局迎来了中俄管道上最为艰难的一段:黑龙江穿越工程。这项工程是中俄原油管道的咽喉,直接关系俄罗斯石油能否按期入境。
在如何施工的问题上,中俄双方技术人员进行了激烈争论。俄方要求使用常见的“盾构”方法。因为穿越工程的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在俄罗斯的技术规范内只有使用“盾构”。
中方则坚持使用“定向钻”的方案。两者的主要区别是:“盾构”施工需要24个月,“定向钻”一旦成功仅需10个月。同时,“盾构”计划5300万美元,“定向钻”初步估计2000万美元。按照合同,这笔投资由中俄双方共同负担。
更为现实的压力是,中俄原油管道输油采用照付不议合同。即从合同规定日开始,如果因中方原因无法输油,仍将按日计费,损失均由中方承担。
中国石油管道局了解“定向钻”方案的风险,但为了早日打通这个中俄管道上的咽喉,只有如此选择。俄方最后同意了中方方案。
2009年8月28日,中石油管道局国际公司总工程师李军,穿着凉鞋短袖,来到黑龙江穿越地点参加开工典礼。一到现场,他就明白不可能按原计划回国,工程难度会越来越大。
果然,在施工前3个月里,进展缓慢。设备不断被碎石卡住。转眼就要进入12月,届时温度达到零下40度,就没法作业了。
俄方业主于是通过中国外交部,直接给中国政府写了一封信:由于使用中国方案,工程停滞,中方必须负担全部损失。
李军对《瞭望东方周刊》回忆说,在最为艰难的时候他们做了启动后备方案的准备:隧洞爆破或者大开挖。结果没几天,他先被俄罗斯的边防部门“请”了去。
由于施工现场是一个跨境区域,建立了一个封闭区。中方进入封闭区的人员要提前一周向俄方报名单。
有一天,李军和刚从国内支援过来的副总工高祁到冰冻的江面上用望远镜观察俄罗斯一方土质情况,“总想看得清楚些,越走越近,不知不觉就过了黑龙江界河的中线。”俄罗斯的边防军举着冲锋枪跑了过来,不由分说地把他们带到俄方一侧的边检所里。
“被抓的还有一个人一直和他们打交道,解释说副总工刚从国内过来,还没来得及报名单。”李军说,但他们仍经过外交部门交涉才回到了中方一侧。
到2010年1月底,通过调整设备参数、采用新技术等办法,工程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俄方的态度也发生了180度转弯。一个被现场工人戏称为“法西斯”的俄方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开始时总是不满意,这时他也对中国人竖起了大拇指说:“你们还真行。”
“俄罗斯人还是比较认同强者,你干成了,他就很服气。”李军说,黑龙江穿越项目到后期的合作就顺利多了。
2010年9月27日,中俄原油管道工程全线竣工。这段管道以及整个远东原油管道的完成,被俄媒体称为“新俄罗斯人的骄傲”,被认为是显示了整个俄罗斯民族坚韧、顽强的伟大精神和全球独一无二的工程能力。
中国人在其中少有提及。而他们已经开始为一条新的陆上跨国原油管道做准备了。
我们到俄方公司去谈判,路旁就停着日本大使馆的车,插着日本国旗
宋岚(中国石油中俄原油管道工作组副组长) /口述,《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李静/整理
中俄管道谈判历经十多年,断断续续,多有反复。这期间,中国石油的一把手就换了五任。
2006年3月,中国石油和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终于签订了管道合作意向,中国石油很快成立了中俄原油管道工作组,我以副组长的身份在2006年4月进入这个项目。
中俄原油管道工作组是一个独立机构,我作为管道建设方面的专家直接与俄方谈判。当时我们的工作组直属集团公司领导。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