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控制通胀尚未奏效 美媒:加息或助涨中国房价 |
www.sinoca.com 2011-04-18 MarketWatch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MarketWatch刊登文章说, 这个星期中国政府再次提高银行的准备金要求以控制通货膨胀,但是目前来讲这些政策都没有达到目的。
上星期中国政府公布的数字说,国民生产总值今年第一季度是9.7%, 三月里通货膨胀的年增长率是5.4%。这些数字显示出中国经济发展有所减缓。同时这两个数字都比预期的要高,因此中国政府说要将控制通货膨胀作为第一任务。
有批评人士说中国加息的步伐太慢,才会导致通货膨胀这样严重。在2010年初中国政府表示要提高银行准备金来控制通货膨胀,他们一直等到10月才开始加息。
这一轮控制政策中,中国已经10次提高银行准备金要求,4次加息。现在银行准备金比例是20.5%,存款利率3.25%,贷款利率6.31%。最近,政府还要求本国和外国公司不要给产品提价。
中国政府的一系列措施奏效了么?虽然政策数次提高准备金要求并加息,在三月里中国的各个银行一共贷出6790亿人民币(1040亿美元)的贷款,高于二月的5360亿。中国的货币供应的年增长率是16%,今年第一季度达16.8兆。贷款量一直在增加,速度并没有减缓,从货币供应角度看信贷没有得到控制。
到目前来讲,中国政府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没有达到目的,因此下一步他们将采取什么政策就更难预测。
去年十月加息让很多经济学家很吃惊,因为他们一直听中国官方的发言,以为只要提高银行准备金就足以控制信贷了。就在十月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还强调说“中国政府不会加息,要保持利率稳定”。
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讲,加息是一个威胁。但是食品价格上涨太多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因此政府必须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首要任务,
渣打银行的分析员说中国政府现在已经预期经济增长会减缓,但是通货膨胀会居高不下。另一个可能是政府为了控制通货膨胀而踩急刹车,导致经济硬着陆。
加息可能助涨中国房价
华尔街日报
中国最新通胀率的升高,立即引发央行收紧信贷的猜测。但加息可能并不具备在其他国家那样的抑制效应,特别是对于泡沫气息浓重的房地产市场。
中国上周五发布数据显示,3月份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上升到5.4%,高于预期。之前不久,总理温家宝说,从食品、劳动力和住房价格来看,“宏观调控仍然面临较大压力”。官方媒体新华社在有关温家宝承诺保持警惕的英文报道中,把房价描述为“runaway”,意思是如脱僵野马。
虽然房价只占消费价格指数中的小部分,但它是中国通胀加剧的主要原因和风险之一。买不起房的问题也对社会稳定构成了威胁。
经济理论认为,加息会向潜在买房人发出信号,让他们知道自己将承担更高的月供、所以应当持币观望,从而对房价起到抑制作用。
但一篇论文用量化的方式说明,中国的情况不是这样的,信贷收紧反而有可能刺激房价上涨。
诺丁汉大学(University of Nottingham)中国政策研究所(China Policy Institute)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从2005年6月到2010年9月,中国央行每一次收紧信贷,都伴随着房价同比上涨5%。也就是说,每加息0.5个百分点,一年后房价就上涨5%。
论文作者姚树洁、罗丹和Loh Lixia写道,每当货币政策收紧的时候,投资者非但没有逃离市场,反而争先恐后地购买房屋或股票。
中国楼市的趋势具有普世意义。
瑞士银行(UBS)经济学家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3月中旬的一篇报告说,中国楼市是“整个全球经济中最重要的市场”,无人能及,它“渗透”于整个中国经济,推动着铜价等因素的变动。
没过几天,安德森在北京的瑞银同事汪涛在另一篇报告中说,中国在未来几年经历楼市泡沫的风险“非常高”。汪涛说,考虑到价格相关数据质量不高,我们应当密切关注建筑活动和信贷扩张来判断这种风险。
众所周知,在中国利率对信贷影响有限。这主要是因为金融体系缺乏市场机制,无法确保借贷成本的增加能够切实遏制信贷增长。事实上在中国,制定货币政策时经济并非惟一的考虑因素。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货币政策变动时,中国政府常常用各种表态以示支持,比如总理温家宝的强硬言论。
摩根大通(J.P. Morgan)中国证券和大宗商品主席李晶(Jing Ulrich)上周在上海告诉澳洲商会(Australian Chamber of Commerce),中央政府传递的信息非常清楚,即设法控制投机和投资者需求。
但是和诺丁汉大学的研究报告类似,李晶也强调了在银行信贷紧缩的同时,住房价格却在增长。李晶说当前的存款准备金率为20%,这意味着大型银行每一美元的储蓄就要在央行存入20美分。这极大抑制了银行的信贷能力,但住房价格仍然高涨。
李晶指出,中央政府控制房价计划的核心部分与利率无关:刚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房产税改革和房价增速低于GDP增速的目标,并计划新建3,600万套保障房。
前述诺丁汉大学的论文作者在34页的文章中11次用到“非理性”来描述中国居民的投资心理是如何令货币政策的运作受挫的。
但这篇论文也解释了这种行为的根源: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安居置业的传统态度;缺乏投资渠道;市场竞争并不完善。这些都是吹大股市和楼市泡沫的主要因素。
论文说,除了尽早开始积极行动,中国政府应该尽量拓宽投资渠道,推动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自由市场体系,转变经济结构,减少对投资的依赖,促进国内有效消费需求。
中国的货币政策机制可能并不完善,但要解决房价问题,货币政策必不可少。
James T. Areddy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