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日本制造
地震,让日本制造的真相浮出水面。
大海环抱,日本宛如汪洋中一片脆弱的树叶,孤寂与惶惑如影随形。不安全感驱使他们在产业链上做出两种选择,一条路径是把产业链迁移出去,在全球落地,吐旧纳新,茁壮成长,众多的产业链条交织在一起,打造出另一个庞大而隐秘的日本制造,海外日本制造的产量和产能,已经超过了国内的部分;另一条路径则是死死捍卫产业立国的理想,一定要将高端制造业留在本土,不管离岸产业有多庞大,但根基必然还在日本,在本土精心培育,不断地用技术创新的养分去激活布局在全球的产业帝国。
●日本持有海外净资产已连续19年称冠全球。
●2010年,日本对中国的贸易出口金额达到13万亿日元,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
●名噪一时的电影《2012》其实是日本造。
●从新世纪开始,已经有八位日本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
在海外再造一个日本
对于日本经济,我们看到的其实是两个:一个就是本土经济,遭遇天花板而步履蹒跚;另一个则是它的离岸经济,在全球配置资源,暗自发力,由跨国公司与财团为单位串联起来的庞大帝国已经悄然形成。
中国在GDP上越超了日本固然可喜,但是我们应该注意衡量一国经济的另一个重要指标GNP(国民生产总值)。中国在GNP上依然落后于日本。商务部研究院日本问题专家唐淳风有个很好的比喻:“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不能光看GDP,海外企业的收益和海外资产的收益也是重要指标。就像一户农民,你不能光看他田里种粮的收获,还得看他儿子在外打工、经商、办企业的收入。不能光看他乡下的土砖房,还得看他在城里买的小洋房、门面房和工厂厂房。”由于有着庞大的海外布局,日本制造产业的许多GDP被统计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但在GNP上日本一直保持了高增长,单从经济上看,它已经在海外打造了一个新的日本!
2010年5月26日,据日本财务省公告,日本在2009年持有海外净资产(海外总资产减去外债)达到2.958万亿美元,创了历史新高,日本已经连续19年在海外净资产排名上居全球第一了。2009年日本的GDP为5.07万亿美元,日本的海外净资产相当于GDP的58%!而且日本的海外资产中,一半以上都是直接投资于制造业和不动产等各类产业。全球哪个地方经济火热,哪个行业销售旺盛,哪个地方就有日本资金在运作。新能源、水资源、高速铁路、粮食基地等项目旺盛,更是日本新时期经济增长战略的必争前沿。
丰田旗下有丰田通商,丰田通商已经收购了印度尼西亚、越南的稀土矿山,还在着手收购澳大利亚CSG液化天然气项目股权。索尼旗下则是索尼生命保险,目前金融部分占索尼资产的三分之一。索尼集团旗下全资保险公司索尼人寿已经进入中国。名噪一时的电影《2012》其实是日本造,拍摄电影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早已被日本收购,是索尼的资本拍摄了这样一部贴近日本人审美倾向与价值观的电影。除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外,索尼还收购了好莱坞老牌电影公司米高梅,由此,索尼已经掌握了美国电影市场50%的影片资源,它早已不再是传统的制造业。
在本土固守产业高端
从全球产业链的演变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许多发达国家表现出来的是“去制造化”,服务立国,以金融立国,日本却几近固执地坚持产业立国。甚至有一种观点认为,正是因为惧怕产业结构空洞化,使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失去了产业结构转型的大好时机,导致在信息产业方面落后于美国。丰田社长丰田章男的一番讲话,更体现了这种近乎悲壮、神圣的产业情结,他说:“虽然市场规模、人工费以及汇率等有关因素导致日本制造理论上已过赢利极限,但公司仍会维持日本制造。我们要有一种不能让制造业从日本消失的使命感。”
2011年,日本“新时代创造性国家战略研究会”1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的研究报告描绘了20年以后的国家蓝图,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仍然是强化产业竞争力。将日本打造成研发基地,将母工厂设在日本,同时在生产工艺方面,促进包含日本本土优势的制造工艺与东亚生产网络的结合。留在日本的制造业必须以高科技和资本集约型产业为主。需要将企业所得税降至世界平均水平,利用经济合作协定撤销出口对象国的关税和降低服务连接成本,强化竞争力。
是的,日本人知道,如果失去产业,它们那样一个岛国,会脆弱得不堪一击。日本缺资源、缺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力匮乏),唯一能秉执的便是技术,以及对产业链的把控与统率能力。
在产业链移植时,日本一定是掌握最高端的一段,把核心技术和利润紧紧地抓在手中。在许多东道国的合资企业看似生产工厂,实则是在日本布下的销售网络。在这个过程中,把许多东道国的品牌也纳入了日本经济的共同体中。许多品牌其实只是有名无实,核心零部件都是日本的。于是,众多发端于日本的产业链条纷纷撒往全球,纵横交错。日本人苦苦地将链条的一端攥在手中,不像美国那样,时常会慷慨撒手。日本人不能输,也输不起。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