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微博等工具上,不少企业家乐于分享他们有别于传统印象的另一面,登山便是其中一个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话题。国内已有越来越多的富人从奢华享乐抽身,转而征服险峻山峰。当金钱和勇气结合,登山吸引他们的究竟是什么?这类活动离普通人还有多少距离?
去年5月,60岁的王石第二次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征服这座世界第一高峰的最年长的中国人。
中国商业登山与自主登山人数比例近100:1
在企业家以外,王石,张朝阳,王秋杨等人近年来又多了一个头衔:登山爱好者。企业家不约而同投身登山,或许也不全是机缘巧合。在他们纷纷将目光投向高峰的背后,一个行业――商业登山也悄然兴起。
实际上,登山运动分为“商业登山”和“自主攀登”,前者强调攀登者通过自身能力、通过自主行动或互相配合完成攀登,对参与者有比较高的能力要求;后者更多是登山者通过他人提供的专业服务进行攀登。目前,两者在国内高海拔登山的人数比例接近100:1。
去年5月,60岁的王石第二次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征服这座世界第一高峰的最年长的中国人。
“能力不足钱来补”:商业登山的基本模式
商业登山采用的是“付费换取服务”的方式,注重用高质量的专业服务使客户完成攀登,其最大的好处在于“使人完成其自身能力不足以应对的攀登活动”。因此也有人称之为“能力不足钱来补”。
商业登山中有两个基本概念:登山服务者和登山客户。登山服务者通过为商业客户提供基本的服务,从中获取经济收入。登山客户的人群数量庞大,依靠价值交换获得别人服务才能够进行攀登
2010年5月13日,中国首支道拉吉里峰民间商业登山队在登顶下撤过程中遭遇恶劣天气,8名成员中有3名不幸遇难。
商业登山提供“保姆式”服务,保证客户顺利登顶
登山运动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也因其充满挑战而更加具有魅力。但对许多刚开始登山的人而言,通常喜欢登山却不知道如何登山,更不知道如何保障自己的安全。在大多数登山人群的技术和素质都不成熟的情况下,商业登山提供的服务和安全保证提供了一个理想的选择。
专业的商业登山机构能为登山者提供从活动组织、计划制定到高山向导的“保姆式”服务,不但担保登山客户的安全,还要保证他们成功登顶――后者往往是登山客户很看重的目标
中国商业登山还很“山寨”,能力不足仍盲目“扩招”客户
高海拔方面的商业登山,在国内最早始于2000年前后,相比成熟的国外商业登山,还显得有些“山寨”。欧美商业登山机构与客户的签约内容一般包括:山峰活动,时间周期,费用,个人自带装备,提供服务的个人装备和公共装备,向导配比;同时要求客户服从指挥和购买保险,遇到恶劣天气、个人身体等因素无法登顶时,登山机构免责等。
相比之下,国内商业登山服务在服务意识,风险与成本分析,体系化的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缺失。比如,去年的道拉吉里峰(尼泊尔,8172米)山难,两名组织者带去六名队员,结果其中三名在山上遇难。当队伍在登顶下撤遇到巨大困难和危险时,两名组织者竟自己带着协作跑回营地呼呼大睡。另一个例子发生在2009年,业余登山者吴文洪在珠峰北侧遇难。攀登珠峰对业余登山者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过往的高海拔攀登经历都有一定的门槛限制,而吴之前只登过海拔不到2000米的黄山,本来不符合要求,竟获得组织者认可通过。对过往组织活动成绩的盲目自信,对客户人数的盲目追求,对活动风险的考虑不周,也许都是原因
西藏登山探险队在15年间成功登上了全球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
登上世界第一高峰不等于“我就是世界第一”
海拔8844.43米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承载了无数人的“登山梦”。“地球上有60亿人,但在一些特定的时刻,只有一个人能站在地球的最高处俯瞰世界。”――诸如此类的话,对于向往珠峰的人可谓励志座右铭。然而,尽管从海拔上看“力压群山”,在登山业内人士看来,珠峰的攀登难度并不是最大的。
传统上,珠峰的商业登山路线采用的是位于中国境内的北侧线路,其气候变化与降雨比南侧稳定,在全球14座8000米高山的几十条登山线路中,难度排在倒数 10名之内。而根据登顶死亡率进行推算,在这14座8000米山峰中,珠峰的平均难度只排在第10位左右。单从中国来看,5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上千座,仅从攀登难度而言,珠峰也很难排在前一百名之内。
登一次珠峰的费用“相当于买一辆30万的宝马车”
那么,商业登山的费用到底有多高?网上流传着一份王石登山费用开销的一览表:单次登山花费逾200万,从1999年至2006年累计花费超过3000万。乍看之下令人望而生畏,似乎商业登山只有富人玩得起。
这组数字后来被业内人士指出纯属谣言,但商业登山相比自主登山,依然昂贵得多。以 “入门级山峰”的玉珠峰(海拔6178米,位于青海)为例,自主登山的费用只在1000元人民币左右,而商业登山的费用在人均8000元人民币左右。根据业内人士提供的数据,攀登一次珠穆朗玛峰费用在二十到二十五万人民币左右,这相当于购买一辆宝马车了。
近年国内的商业登山费用(不含从各地往返集合地城市的交通和个人装备)。(十一郎提供数据)
登山之乐不只在于“登顶光环”加身
为何而登山,出于各自利益考量,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
业内爱好者多强调登山的过程,可以从中享受到很多不同于功利性登山的乐趣和快乐。正如登山爱好者“十一郎”所说,“登山更大的乐趣是来自路途美丽的风景带给人的愉悦以及团队合作让人感受到的快乐,通过自身能力、自身行动去做自己有能力做到的事就是最美的体验,而不要过于强调其他功利性的结果。”
急于求成,则可能是国内大部分商业登山客户的普遍心态。借助相关服务,不需要专业的训练和长期的准备就能很容易获得高山登顶的“光环”。2004年,一位来自西南的年轻女性,参加一次“保姆式”旅游登山活动时,到达了珠峰海拔7028的北坳营地。她回去后受到当地政府和所在公司的大力宣传,甚至被封为“XX 登峰女英雄”。珠峰攀登全程从海拔5200米开始,顶峰是海拔8848米。海拔7028米的北坳营地,其实仅仅是高度上的中点,而攀登珠峰真正的难度集中在7500米以上。即使这样,这位“女英雄”的“攀登经历”,也是依靠两位20岁的藏族高山协作大力帮助才勉强上去的
商业登山如同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降低了登山运动的门槛,让更多人有机会走进高山;另一方面,它所提供的“安全保障”和“登顶成功率”,又容易让过度依赖的人在半山腰处止步不前,无法成为真正的攀登者。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