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通货膨胀现象已经出现在世界许多国家,少数新兴市场国家已经遭遇恶性通货膨胀。然而,两次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美国,却没有通货膨胀压力。我们有必要从国际经济秩序、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等方面寻找根源。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宣布将购买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执行结果是,美联储实际购买 1.25万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债券、3000亿美元美国国债和1750亿美元机构证券,累计1.7万亿美元左右。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宣布推出 6000亿美元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消息称,鉴于美国经济复苏势头明显,美联储有可能中止已实施一半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一定会增加美国的流动性,但实际上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只部分增加了美国国内的流动性,大部分流动性在开放经济背景下通过现行的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转移到他国,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从下述数据可以看出,美国国内货币供给数量如此之高,却没有像很多新兴市场国家那样出现通货膨胀。 2009年,美国M2全年为8529亿美元,2010年为8816亿美元,同比增长3.365%,GDP同比增长2.9%,CPI同比增长1.5%,M2 增长率-GDP增长率-CPI增长率为-1.035%,说明美国没有出现国内流动性泛滥以及通货膨胀。
从近30年的历史数据看,美国物价涨幅有6年控制在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目标区间,多数控制在4%以内,也曾出现过1990年6.1%和2004年4.1%两个高位值。从近期数据看,2010年美国全年CPI同比增长1.5%。根据美国劳工部数据,2011年1月美国CPI同比增长1.6%,环比增长0.4%,其中,食品和能源商品价格指数涨幅占总涨幅的2/3以上。食品价格指数同比增长 1.8%,其中超市食品价格指数同比上升2.1%,这两个数字都是自2009年以来的最高值。天然气和石油价格指数1月份继续上涨,且势头强劲。能源价格指数同比增长7.3%,天然气同比增长13.4%。除新车、旧车和卡车,其他非食品能源类商品价格指数也在上涨,涨幅为1%。2011年2月28日,全美商业经济协会发布的经济展望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美国GDP增速将达到3.3%,高于2010年11月份预测的2.6%。最近,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带动的可持续复苏势头正在加强,故美联储对今年经济增速的预测比2010年11月的预测提高近0.5个百分点。美联储2011年2月16日预测,美国经济今年增速有望达到3.4%至3.9%,而2010年11月份美联储预测值则为3.0%至3.6%。以上各种数据显示,美国经济正朝着复苏的积极面转向,没有出现通货膨胀压力。
为什么美国没有通货膨胀压力呢?首先,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是根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够“独善其身”。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金汇兑本位制度被牙买加体系所取代,核心是美元霸权主义,美国可以利用这一优势,转嫁金融风险和通货膨胀压力。其次,美国国内的经济复苏仍面临不确定性,内需正处于提振阶段,无法完全消化国内流动性。2011年伊始,虽然美国经济复苏动力强劲,但投资需求仍显不足,货币乘数小,无法对冲吸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过剩货币。再其次,美国流动性通过热钱进入新兴市场国家。为应对通货膨胀压力,很多新兴市场国家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提高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被迫对美元升值,给国际热钱制造了赚取利差的投机空间。从美国国内看,消费信贷处于负增长。虽然美国资金成本很低,但借贷消费较之过去变少,资本的逐利本性导致美国资本向外流出到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寻求更高收益。最后,美国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一方面让他国为其生产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另一方面,却通过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向他国输出过剩产能,2011年1月美国经常项目逆差127.23万亿美元,是2010年6月以来的高峰值。这些都使得美国将通胀压力转嫁给了他国。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