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报评价中国加入WTO十年表现:中国的得与失 |
www.sinoca.com 2011-02-19 人民网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美国《华尔街日报》2月13日文章 原题:中国的得失(作者 欧洲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心主任拉津・萨利)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差不多已经有十年了。当初,中国是进口“全球秩序”:中国吸收了业已存在的、主要是由美国设计的政策、规则和制度。中国当时表现得更像是一个中小型经济体,只能去适应国际贸易条款。如今,中国已经与美国和欧盟比肩,跻身世界三大巨头之列。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头号商品出口国。金融危机过后,中国还对全球经济的增长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为了与中国不断扩大的经济规模相匹配,北京希望对国际价格施加影响,并决定国际规则。然而,这就需要北京对其考虑经济政策的方式做出重大改变,而到目前为止北京抵制做出这种改变。这就为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创造了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并对那些希望中国在全球经济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的其他国家领导人产生影响。
全球贸易问题最好地揭示了中国的政策转变,也反映出中国的政策困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加入世贸组织以规则为基础的体系和争端解决程序消除了多个方面的紧张关系,并为中国迅速融入全球经济铺平了道路。北京还通过谈判达成了双边或地区性的自由贸易协定,比如与东盟的自贸协定。
中国领导人对自由化问题一直持更加谨慎的态度。在旨在进一步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多哈回合谈判上,中国也一直是一个超级被动并且不起眼的参与者。被动等待是中国的默认立场,等着其他重要的参与者提出建议。此外,中国对自由贸易协定的政策力度往往也相当不够。比如,韩国与美国和欧盟的白贸协定包括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完全自由化,而北京与东盟的协定只取消了关税;这种程度的协定很难解决货物和服务贸易、投资以及公共采购过程中存在的壁垒。中国其他的自贸协定,比如与巴基斯坦签署的协定,甚至没有取消绝大部分关税。
“不愿单边开放市场”
与此同时,大约从2006年开始,中国具有历史意义的向世界经济开放的步伐一直停滞不前。除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所作的承诺之外,中国几乎没有采取什么单边的自由化措施。反对自由化的利益集团某些部委、监管机构和复苏的国有企业已经变得更加强大。尽管可能是由于中国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并不愿单边开放市场,一直在努力争取到相互的让步。
北京自由化进程的停滞不前也与更大力度的工业政策干预有关系,这种干预旨在推动大约由50家国有企业组成的“核心”的发展。这些企业主要属于
“战略性”制造业和以资源为基础的部门,此外还有几家主导着金融体系的国有银行。中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方式.套动力超强的财政和货币刺激计划扶持了公共部门和政府的实力,却让私人部门为此付出代价,后者得到的补贴要少得多。北京时常求助于“指令加控制”机制的这种做法,比如利用限价措施来抗击通货膨胀,增加了市场改革的难度。
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和计划经济式的工业政策在几个点上汇合到了一起。出口限制最突出的就是对稀土的出口限制有所增强。税收奖励、补贴和限价措施以及对投资决定的行政“引导”,都被用于帮助国内产品抵御进口产品。中国特有的标准,比如有关第三代手机的标准,为外国企业创造出高昂的成本。中国消除服务业壁垒的速度假如不是零的话,也是非常缓慢的,特别是在金融业和电信服务业。
在有国有企业经营的一系列部门,比如钢铁、石化、煤炭、生物燃料、新闻网站、视听和互联网服务部门,针对外国投资的限制有所收紧。差别性的政府采购打着推动“自主创新”的旗号偏袒国内公司。外国企业受到的合资和技术转让的要求导致本土企业在高速铁路、电力汽车和可再生能源部门拔得头筹。最终, “投资民族主义”延伸到中国的“走出去”战略中:尤其是以资源为基础的国有企业,它们正在利用国有银行提供的廉价资本大量买入外国资产。
应推进“超WTO”改革
问题在于,中国的这种政策组合与其全球经济领导地位是不协调的,中国目前几乎别无选择,只能成为全球领导者。北京不能指望其贸易伙伴无止境地接受中国出口商品的大量涌入,而中国并不向它们的商品开放市场。因此,遏制工业政策中存在的激进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所带来的副作用是符合中国自身利益的。而且,中国应当继续推进 “超WTO”改革,不仅仅局限于当初加入世贸时所做的承诺。中国可以进一步降低已经实施的进口税,尤其是对工业产品所征收的进口税。中国应当取消对原材料和农业初级产品的出口控制。
中国面临的更加重大的挑战在于,中国需要解决商品、服务、投资和公共采购领域存在的与贸易相关的国内监管的高壁垒。这些措施应当与改善商业氛围、 “调整”经济的国内改革密切结合起来以使经济变得更加注重消费,减少对投资的依赖,同时给予私人部门更多的自由,减少对公共部门的控制。
上述意愿中的绝大部分并不在北京的政治议程之上。领导人并不想调整工业政策以及继续推进超出WTO承诺的改革。后者不仅仅意味着放开产品市场,还意味着要改革受到高度控制的生产要素市场(比如土地和资本)和能源市场(比如石油、水资源和电力)。这些市场在国内经济和政治中处于核心位置。这种改革在短期内是不大可能发生的。
情况并不一定会像乍看之下的那么严酷。早期的自由化进程已经使中国深深地融入全球供给链,因此中国无法承受改革的大步倒退。而随着北京力图保持经济稳步持续的繁荣,北京也越来越无法承受停滞不前所要付出的代价。然而,在找到摆脱这种僵局的方法之前,中国担任全球领导者的能力将受到限制。这样的事实要求中国领导人表现出一丝谦逊,否则他们在世界舞台上将被认为越来越武断;而希望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和20国集团中发挥更重要的领导作用的外国领导人也要现实一些。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