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市新政后小城百姓仍痴迷买房 坚信房价一直上涨 |
www.sinoca.com 2011-02-09 中国经济时报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三线城市百姓的买房增值梦
“除了买房,我们都想不到还有别的更好投资方式。”2011年春节,张大姐一家人围坐在电烤炉旁,热烈地讨论着不断上涨的房价,他们一致认为,只要有钱就一定要再买套房子。
新近出台的“新国十条”和物业税试点的消息,似乎都没能阻挡住这个三线城市里的人们不断高涨的买房热情。春节里的每一场聚会,只要一说起房子,讨论马上升温几度。
在张大姐家的电烤炉旁,张大姐多次和记者说到她家里的几套房子,每次眼睛都会发亮,她说最牵挂单位近期的一批面向职工的集资房,是否能够有她的份。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她拥有第一套福利房起,至今名下已有三套房子,按张的话说,下一代的住房问题都被她顺带给解决了。
这个位于湖南中部地区的小城市,几年前还没有商品房概念,几乎所有的房子都是各个单位的集资房,外地人想在本地购房,唯一的渠道是通过中间人介绍,购买各个单位的集资房指标。大多数时候人们只需要加1万到几万元钱,就能买到一个购房指标,一些熟人之间的交易甚至只要几千元。
而今这种便宜的买卖已经难觅踪迹,一方面单位的集资房的数量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商品房的价格越来越高,人们不愿意将手里的集资房指标轻易卖掉。
“前几年我并没有再买房子的打算,但现在大家都在买房,价格高的商品房都有人买,我们单位便宜的集资房没有理由不买。”张大姐告诉记者,房子已经成为这个城市里的老百姓们公认的最稳妥投资渠道,大家都坚信以后房价还会继续上涨。
她对别人的卖房故事津津乐道,经常挂在嘴边说,单位里某个同事几年前买的集资房,前不久以两倍的价格出售,而在几年前,她曾经放弃再买一套的集资房的机会,“等于眼睁睁地看着十几万从眼前溜走”。
升值
支撑张大姐们锲而不舍买房子的理由很多,最关键的一点,庞大的农民进城置业需求。
春节前后,记者在当地一些楼盘走访中发现,不少商品房都被附近的农民买走,其中不仅有早年来到城市里做生意的人,还有不少是在广州、深圳等地打工的农民工。销售人员称这部分人群能够达到全部购房比例的1/4。
热了城里,冷了农村。一些早年致富的人们在农村盖起的新房,不少都变成堆满杂物的空房。“现在你去附近的乡村看,虽然大家都在农村修了几层楼的新房,但许多人的家里都已经没有人住。”张大姐的一位亲戚告诉记者,近几年农村里的空房越来越多,仅他们村就有将近1/3的人在城市里买了房。
虽然并非所有农村人都有实力在城市里买房,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定居城市的渴望。这让张大姐们相信,未来城市的房价还会继续上涨。
在张大姐看来,除了面子、观念外,城市里还有许多吸引农民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比如城市里相对完善的教育条件和医疗设施。
“我现在的三套房子,有一套出租给一对年轻的夫妇,她们就是附近郊区的农民,为了照顾上一中的孩子租的,这几年已经说了很多次要买我的房,但我不愿意卖。”张大姐说,因为地段好,又没有物业费,建在单位院子里的集资房往往供不应求,都能卖上高价。
几年间,当地的房价已上涨至每平方米2500元左右,而在3年前,许多人都能以每平方米不到1500元的价格买到合适的房子。
张大姐坚信房价还能继续上涨。“我们这个小城市的房价虽然涨得不算太快,但是也涨了不少,我觉得到4000元都有可能,而且不会要太长时间。”
但她似乎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一个事实,她的同事都和她一样在这个城市都拥有至少2套以上的房子。而她自己的3套房子,除了她们夫妇住的一套外,另一套房子由于儿子常年在外出差大部分时间里都是空置着,而她的女儿也已经在广州新购了一套房子,已明确表示不会回来居住,这套房子现在由她和老公两人住着。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