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5年将进入“经济内生动力大转型、发展成果全民分享”的新阶段。
台商在大陆的经营环境出现重大挑战。今年1月北京基本工资从每月960元人民币调高至1160元,涨幅高达20.8,超越上海的1120元成为大陆基本工资最高的城市。但过不了多久,2月1日江苏基本工资调高到1140元,而3月起广东省更将调高到1300元,真正成为大陆第一。对厂商而言,基本工资的调整,代表工资及以工资为计算基数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加班费等支出同步调整,企业实际增加支出会是最低工资增幅的将近两倍!
旺报今天社评指出,工资调涨幅度惊人,但“缺工”比工资调涨更令台商困扰。许多台商深刻感受,“工资涨了还是没人做;因为大陆内地正积极开发,创造许多就业机会,员工宁可回乡工作;加上一胎化政策后出生的年轻人不想吃苦,不愿意待在工厂,多半想去娱乐场所赚轻松钱”。厂商想尽方法留人,具体方法包括提高员工福利,如举办员工康乐活动、供膳加菜、发开工奖金、给予优惠的加班费用及红包等,希望降低员工返乡意愿。另一方面,更积极扩增招人管道、训练备胎人力等,一旦有员工离职便立即有人上工代打。
除了加薪、留人之外,台商当然还可以努力提升自动化作业比重,减少对人工依赖;或配合大陆官方“建设大西部”计划,将工厂迁往内陆。但自动化设备投资庞大,只有大厂才能负荷;迁往内陆,则涉及上下游供应链,厂商未必愿意配合。
社评说,面对这些经营困境,我们期待台商积极思考“经营模式如何从‘降低成本’,进入‘价值提升’,及在‘价值链’上取得关键地位”。台商已到了不得不改弦更张的时候了。
中共去年10月提出对“十二五规划”建议,将“扩大内需”首次独立章节,置于任务之首,提出“居民收入成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政策。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分析,预示中国未来5年将进入“经济内生动力大转型、发展成果全民分享”的新阶段。
扩大内需的目标,在逐步使中国的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5年内基本工资将上涨1倍,每年可望有20的调幅。详言之,“扩大内需”的成败关键,便是居民收入能否提高;而中国大陆国民生产毛额中,2008、2009年一般人民消费比率仅占整体GDP的35,相当不平衡。低落的居民收入水平,严重抑制了民间消费能力扩大的发展方向,调高最低基本工资,自然不可避免。
经济增长与工资调涨、缺工问题,涉及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也是温家宝总理所说的“两难”处境,亦即“不仅要大力解决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同时又要能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的紧迫性问题”。换言之,就是既要“保增长”、又要“调结构、扩内需”。
台商在大陆经营出现危机,但危机也是机会。台商应当把握“十二五规划”以及“ECFA元年”所带来的商机。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科技、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都是“十二五”期间中国重点鼓励的投资方向,应该成为台商投资的优先产业选项,与“计划”的目标一起进行产业升级。
十二五规划以“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成长”为发展目标;在扩大内需的主轴下,台商不但可以运用ECFA保持在大陆的产业链优势,更可透过ECFA的两岸协商机制,抢攻大陆转型世界市场的消费商机。台湾具备特殊的文化气质,是台湾商品魅力的主要因素,也是台商抢攻大陆内需消费的优势。
美国《新闻周刊》曾以“从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到为中国制造(made for China)”为封面故事,标示了中国全球经济角色的转变。服务是台商优势;出口赚汇时代,台商扮演“资本”、“技术”、“管理”提供者角色,内需消费年代,台商可以转型贩卖“服务”。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