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政府将要动真格 全力压制住高物价的三把火 |
www.sinoca.com 2011-01-04 联合早报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进入2011年,通胀凸显为中国舆论与经济学界关注的突出话题。过去几天里,媒体引述专家将流动性过剩、输入型通胀压力、劳动力价格上涨比喻为高物价的“三把火”,也有北大经济学教授撰文称,今年通胀逼近10%并非天方夜谭。
今年通胀逼近10%并非天方夜谭
2011年上半年被认为是中国通胀可能上涨最快的高危期。不少学者与投资机构分析师提出,高通胀的根本原因是货币过于宽松,银行信贷增长过于宽松,利率太低。要抑制通胀,必须回收流动性,但这将产生经济减速的结果。因此,今年上半年,中国政府将被迫在管理通胀和保持经济增速之间做出艰难选择,换言之,如果通胀高企迫使政府采取回收流动性的重拳,经济下行的风险会随之增高。
专家与市场人士预计,本年度央行的加息也将集中在上半年。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最近在《新世纪》周刊2011年增刊上撰文指,除非央行从年初就连续采取严厉的措施以紧缩货币政策,通胀一定还会继续往上走,年中以前逼近10%左右也并非天方夜谭。
黄益平警告,中国政府对于高通胀危及政治稳定的风险是有历史教训的。一旦通胀逼近10%,政府就得想各种办法控制通胀,包括持续地加息、人民币升值和控制信贷。如此一来,通胀压力自然明显缓解,但短期内流动性状况将迅速偏紧,资金成本大幅上升。对投资者包括举债过度的家庭来说,日子会变得十分艰难。
中国面对两难
对于中国当前面对的两难,国内学界一直有评论称,从2003年以后,中国进入超宽货币时期,积累信贷扩张的规模大大超过了支持增长的必须,于是先催生出重化工业产能过剩,接着是房地产业过热,最后是地方财政失控。当务之急是宁可牺牲一点增长,让货币环境回归正常。
中国央行去年12月25日出乎外界预料地宣布,从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央行去年总共6次上调准备金率,但是只加息了两次,一般认为央行总是对加息举措迟疑,部分原因是顾虑到地方政府庞大债务与还债负担。不过,随着央行年底的二度加息宣布,外界认为中国的加息周期已经到来。
与此同时,在2010年里物价高涨已经成为许多中国居民的切身感受,网民就发明“蒜你狠”、“姜你军”等流行词来比喻日常食品价格上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去年底在电台与网民互动,以及今年1月1日到内蒙古探访民情时,两次都有民众反映物价高涨。对此,温家宝在电台上宣示,有责任也有信心使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
国内学者也警告说,中国的劳动成本也将迎来急剧增长,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在本期《新世纪》撰文称,由于超量货币大量向资本品走,土地和地产价格急剧上涨,城镇的生活成本、商务成本上去了,劳动者的实际生活支付能力下降,已经达到了不能承受的地步,当然要倒逼工资上涨。
他说,某种程度上货币泡沫吞噬了中国劳动力红利,中国可能提早十年迎来工资的急剧上涨。
不过,刘煜辉对于央行逆转货币环境的可能性评估不高。按照中央工作会议对今年中国经济政策“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定位,决策层不太会采取全局性紧缩的调控措施来应对通胀与资产泡沫,而是希望通过加快供给层面的改革,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来解决问题。
中国政府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定为2011年到2015年的经济社会规划工作主线,其中的重要内容包括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张民生服务供给,调整税制以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与消费能力,推动私人部门和民营经济发展等。
改善民生,对低收入群体发放生活补贴,将有助于他们提升对通胀的耐受力。但刘煜辉提醒说,在通胀和泡沫条件下,结构性改革是否能够有效地推进,让人担忧。
因为,通胀和泡沫都是逆国民收入分配的效果,如果不首先将这二者压下去,结构性改革的效果将受损,甚至改革进程可能不得不停滞。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