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1美元看中美:两种政治 两种心态 孰是孰非? |
www.sinoca.com 2010-12-10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本周,朝鲜半岛的危局依旧;尤其令美国头痛的阿桑奇虽然“归案”,但丝毫没有减轻美国的“痛楚”。正在上映的两部大片,高潮部分或许还没到来,好莱坞的编剧们还在兴奋的盯着剧情的发展。不妨让我们回归现实的生活,来看看两种迥异的经济现象。
最近,美国有一篇文章,说1美元能买什么?文章说,美国到处可见“九毛九超市”,0.99美元能买好几样,比如:8包方便面(在中国这样的方便面一包要卖3元人民币)或三碗桶装的速食面(这样的速食面卖5元人民币一碗)或十来个橙子,或一瓶蚝油,或一盒鸡蛋(半打),或一瓶牛奶,或一包青菜,还有一个微型收音机。
有意思的是,这些东西大多来自中国:拖鞋、浴巾、T恤、餐具……琳琅满目。在美国买中国货,比在中国买中国货便宜这么多。这不仅让我们发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其实,这1美元,恰能把当美中这两个最大经济体所面临的迥异经济状况“浓缩”出来――美国在通缩,中国在通胀。
无论经济学如何解释这两种现象,对老百姓来讲,就是生活所需品价格的高低感受以及是否具有一定的购买能力。美国之所以通缩,原因大概是维持在高位的失业率和持续下降的收入,让美国人的购物能力处在下行的通道。商家不惜竞相开启价格战,维护“可怜”销售额。
在内需不振情况下,笔者尤其敬佩美国的“勇敢”。在很多欧洲国家面临债务危机纷纷大幅缩减开支,并增加税收的时候,美国却在持续的减税。政府的收入少了,但开支似乎并没有缩减。美国的这种“勇敢”只是当前政治斗争的需要,而不管未来百姓未来会有什么感受。
或许中国的情况要单纯些,政府正在努力采取各种手段抑制通胀的持续,甚至被经济学界甚为诟病的行政手法成为了主导。但在中国,通胀并不是令人兴奋的就业率和持续增加的工资让百姓充满购物的欲望。甚至网民戏言,中国人民在以“不变的工资,应对万变的价格”。
造成这种原因,大概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中国这两年投放到市场的钱太多了。大量的货币信贷投放了,虽然让世界侧目中国应对金融和经济危机的能量,但这笔钱终究要在市场上反应出它“凶险”的另一面。于是,现在开始用高企的物价反扑回来。请相信,经济发展不是只需开动印钞机那么简单。
现在,美国学会了开启印钞机,世界骂声一片。而中国政府又拿起惯用的行政手段,开始回收市场上投放过多的钱币,这样的手法历来是中国政府的杀手锏。我们暂且不去讨论这种手法的好坏,中国相信,用高度集权的政治来服务于自己,只要稳住物价,就能稳定国内的民心。所以,中国没有做出美国那种拿着大笔的钞票去“救济”华尔街的富翁的行为,更没有在伊拉克和阿富汗花上几万亿美元玩打水漂的游戏。因为,美国还在扮演世界超级警察,保护自己认为的地盘。但却忘了自己国内民众的感受。
美国在通缩,中国在通胀。反应的是两种政治,两种心态。孰是孰非,了然于胸。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