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政府积极花钱百姓就没钱花 |
www.sinoca.com 2010-12-08 网易财经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积极财政政策就是积极花百姓的钱
2011年政府在经济方面的主基调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政府加大财政开支,多搞公共建设,多扶持某些企业。问题是,以什么来支撑积极的财政政策?
2009年,支撑积极财政政策的是10万亿天量信贷。地方政府成立投资公司,通过这个平台向银行借钱,以支撑地方政府的投资计划。其后果,是遗留下数额巨大的地方债务。有些地方负债是该地GDP的3倍还多。
中央在货币上转向稳健,在财政上继续积极,也许有其无奈。地方政府铺下的庞大的投资摊子,一旦紧缩,大量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地方的投资链条就会断裂。
但是,政府仍然要继续坚持积极财政,那么,要么就只能让银行继续贷款给地方政府,这会使所谓的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成为空话,使通胀难以控制;要么就多收税。无论怎样,都是花老百姓的钱。
积极财政政策无法发展经济
支持积极财政政策的人认为,政府投资可以使很多行业获得收入,创造很多就业机会,而这会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这种观点很早就有,并构成后来的凯恩斯主义的主要观点。凯恩斯甚至认为,政府最佳的投资是投资于金字塔这样的完全无用的工程,因为这永远不会产生投资饱和的问题。
经济学家巴斯夏100多年前就对这种观点进行了反驳。另一位经济学家赫兹利特继承巴斯夏的观点,进行了更详细的论述。
黑赫兹利特在其名著《一课经济学》中指出,政府投资占用了资源,那么,民营企业必然就要减少资源。比如,政府把数万吨水泥用于修公路,那么,民营企业就必然要缺少数万吨水泥。政府投资表面上看,创造了就业,并拉动了一系列的行业,但是,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因此而减少投资,人们因此而丧失了很多工作机会,很多行业因此而没有获得收入。
赫兹利特指出,政府所创造的就业、收入是看得见的,官员可以炫耀,记者可以报道。但是,民营企业因此而流失的收入和就业岗位,则是看不见的。人们根本就不知道在哪些地方减少了收入和就业,因此记者也就无法报道。但是,把看得见的效果和看不见的效果结合起来,政府根本就没有增加任何就业,也没有拉动任何经济。
政府可以通过集中投资,制造短期繁荣的假象,不过制造这种假象是以牺牲未来为代价的。政府的投资只追求短期数字好看,因此是浪费;而民营企业的投资则是为了满足市场需要,是可持续的发展。
应该重申大社会、小政府、小财政
积极财政政策使政府权力越来越大。据报道,发改委一个被双规的处长,在他出事之前,连各省的副省长都得讨好他。资源集中在政府手里,就必然产生这种现象。
政府手里资源多,老百姓手里资源就少。企业家也会被迫围绕政府转。近些年来的公务员热,表明人们对创业越来越没信心。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目标是建立大社会、小政府的新秩序,但是,积极财政政策却与这个目标背道而驰。
在另一个新兴经济体――越南,前财政部副部长潘文店教授说:“从现在起,必须抛弃国有经济主导论,不应树立经济集团,因为那是官员的深宅后院。”
中国也应该坚持改革的传统精神,坚持小财政,这是藏富于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