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美国经济能复苏?4大增长引擎各存隐忧(图) |
www.sinoca.com 2010-01-12 中评社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如果说2009年是美国经济从衰退走向复苏的一年,那么,2010年美国经济的最大话题就是复苏之势能否稳固下来。
新年伊始,各种经济数据传递出的不同信息,似乎预示着美国经济的复苏力度和可持续性依然存在悬念。
人民网报道,2010年第一周,美国一系列经济数据密集出炉,为经济预测人士把脉美国经济走势提供了重要依据。
经济数据喜忧参半
制造业传来好消息,但房市和就业情况却难以令人振奋
传出好消息的是制造业。美国供应管理学会去年1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由前一个月份的53.6升至55.9,超过经济学家此前预计的54,这是这一指数第五个月呈上升之势。通常,这一指数在50以上,便显示行业处于扩张状态。商务部的数据显示,美国去年11月工厂订单增幅超过预期。虽然制造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不大,但却是一个对经济变化异常敏感的重要指标,许多非制造业都有赖制造业的健康而生存。因此,制造业的数据令人鼓舞,被解读为“经济继续复苏的重要信号”。
房市信息令人沮丧。全美地产经纪商协会去年11月的成屋签约销售指数由10月的114.3降至96.0。这是成屋签约销售指数10个月来首次下降,也是2001年以来最大降幅,明显高于经济学家此前的预测。房市数据显示,房市复苏的步伐依然缓慢,房价继续下跌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就业数据则低于人们预期。去年11月以来,美国就业市场出现稳定迹象,一些经济学家因此预期去年12月美国失业人数可能不会增加,甚至转为正值。然而,劳工部的数据显示,当月新增失业人口8.5万,失业率保持10%。就业数据显示,企业裁员力度虽然减弱,但仍不愿增加雇员。奥巴马总统在新闻发布会上承认这一数字是个“倒退”,美国经济复苏的道路不是一条直线。
增长引擎各有隐忧
一系列数据中体现的“相互矛盾性”,显示了美国经济扩张的脆弱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最新公布的一系列关键数据中体现的“相互矛盾性”,显示出美国经济扩张的脆弱,支撑美国经济复苏的4大引擎各存隐忧。
一为政府支出。美国经济2009年从衰退走向复苏,是政府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为不同行业量身定制的各种扶助措施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过,许多经济学家担心,由于美国联邦政府继续加大赤字很难获得一致支持,美国经济刺激计划中扩大政府开支的部分将于2010年结束。各州及地方政府由于税收收入减少,正想方设法削减开支。一旦政府开支对美国经济的支持效果减弱,美国经济将面临考验。
二为消费支出。消费占据美国经济总量的2/3以上,传统上一直是美国经济增长的最大源泉,因此在经济复苏过程中,消费支出受到经济学家格外重视。美国消费支出在去年第四季度出现增长,主要是对商家大幅减价作出的回应。全球经济预测公司经济学家贝休恩认为,美国消费者信心正在逐渐改善,但十分脆弱且不稳定。疲软的就业市场、收入增长的停滞、家庭削减开支以减少债务,都预示着美国消费者很难再一次扮演经济增长的引擎。
三为房市。房地产投资在危机前是美国经济的重要推手。2009年夏天以来,由于政府政策的刺激,美国房市出现改善迹象,但这种势头在今年可能弱化。这是因为政府支持市场的临时措施――包括使抵押贷款利率降到历史性低点和实行购房税优惠――将在今年到期。摩根大通的经济学家雷因哈特认为,房屋签约数量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最近几个月房市呈现的积极势头是缘于税收优惠的临时效果。
四为贸易。美政府希望出口驱动型增长,2009年上半年,美国贸易赤字仅为2008年同期一半,但随着经济开始反弹,贸易赤字同样反弹。美国贸易赤字的持续存在是一个短期内很难改变的事实,贸易同样不能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
复苏关键在于就业
经济学家一致认为,美经济的持续复苏有赖于创造数百万个就业机会
美国经济学家对美国经济前景的看法并不一致。乐观派认为,制造业传出的积极信息显示,只要人们多一点耐心,未来半年内就可看到就业迅速增长。悲观派则认为,制造业扩张是企业“重建库存”的过程,并不代表今后会继续投资。即使制造业扩张也并不一定会创造就业,因为企业以较少员工创造更大价值,是长期趋势。他们担心,由于消费、政府开支、房市以及贸易均未显示出足够的增长力度,失业率在未来几个月内将继续恶化。另有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由于高失业率对消费和房市构成持续压力,美国经济将长期处于复苏乏力状态,有可能重蹈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房市泡沫崩溃后的停滞状态。
无论持何种观点,经济学家有一点共识,即如果无法创造出数百万个就业机会,就没有美国经济的持续复苏。若要拉低美国的失业率,每月需要新增10万个就业岗位。政府能否有效创造就业,决定着美国经济的前景,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今年11月国会中期选举民主党的成败。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