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危机各国斥巨资刺激经济 想退出不容易(图) |
www.sinoca.com 2009-12-03 中评社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今年下半年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复苏势头明显。 北京12月4日电(评论员 刘明礼)11月29日,中欧峰会前,双方领导人呼吁各经济体继续保持经济刺激措施,稳定全球经济复苏势头,这也引起了我们对何时实施“退出策略”的关注。众所周知,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斥巨资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经济增长,但这也为未来经济稳定埋下隐患,长期看不可持续,必须择机退出。
今年下半年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复苏势头明显。近期统计数据显示,欧元区GDP今年第三季度环比增长0.4%,经济敏感指数连续八个月回升;美国GDP今年第三季度环比增长2.8,为两年来新高;中国GDP第三季度同比增长达到8.9%。在经济复苏迹象明显的情况下,为何仍然不能“退出衰退”?
首先,当前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退出时机的选择是一道难题:退出过晚,可能引发通胀和财政持续恶化;退出过早,可能导致“二次衰退”。要退出危机期间采取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必须以经济复苏不依赖这些政策为前提。否则,鲁莽退出必然导致经济再次衰退。欧盟经济当前虽然有复苏势头,但私人消费和企业投资依然不振,银行信贷增长速度温和,企业产能利用率处于历史低点,复苏基础依然脆弱。欧盟11月初发布的秋季经济预测报告也显示,当前经济复苏势头主要得益于存货调整和经济刺激措施等短期因素影响,明年某一时间还有停滞的可能。
其次,金融业系统风险依然存在。此次经济危机源自银行业巨亏,要“退出衰退”也必然以银行体系“康复”为前提。美国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欧洲银行业虽不是危机源头,但由于和美国金融市场联系紧密,也遭受重创。据IMF预计,2009-2010年,美国银行业将资产减记5500亿美元,欧元区银行业将减记7500亿美元,英国银行业将减记2500亿美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欧银行体系得益于政府担保、央行注入流动性、“量化宽松” 货币政策等举措,才趋于稳定。
但银行业如此巨亏难以弥补,资本金不足这一根本性问题未解决,惜贷局面没有明显改观。如在银行业未完成资产重组的情况下实施“退出策略”,可能引发新一轮金融动荡。近期杜拜债务危机也引发了新一轮金融危机的担忧。美欧要化解银行业风险,必须对其进行大规模注资,充实其资本金,完成资产重组。但政府面临难题:对银行再注资可能得罪本已对银行业愤怒的选民,决策者面临政治风险;银行业资金缺口巨大,而政府财政早已不堪重负。
第三,各国在“退出”问题上还需要相互协调。实施“退出策略”还有“外部性”的问题,即一国采取行动会对其他国家造成影响。比如,前一段时间德国曾计划紧缩财政,以缓解不断恶化的财政赤字,这引起了欧盟其他国家的担忧。因为德国紧缩财政,削减公共支出,这意味着德国的总需求会减少,影响到欧盟其他国家对德国的出口,进而影响其他国家经济复苏。这在在国际层面上也是如此,如果欧盟单方面实施退出策略,必然影响其他国家对欧盟出口。
因此,世界各经济体在实施“退出策略”时,必须相互协调,以避免一国单方面“退出”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令世界经济重陷入衰退。此次中欧峰会,双方呼吁世界经济体继续保持刺激措施,重要性也正在于此。未来,如果随着各国经济形势不同,比如有的国家是依然处于衰退,而有些国家出现通胀,这时各国能否顺利协调将是一道难题。
此外,“经济退出”设计到复杂的技术问题,比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谁先退出,巩固财政依靠增加税收还是削减开支,具体数额如何计算等等。而当前世界各国经济政策上还是主要忙于如何应对危机,“退出策略”还没有成型方案,更不用提实施。未来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各国政府在这方面的压力也应该有所增加。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