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究竟有没有流出中国?
现在看来,这个敏感问题的答案并不乐观。
上周六,国家外汇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外债处处长蔡秋生表示,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低于19000亿美元。如果此言不假,这将是我国外汇储备自2003年12月份以来的首次下降。此前,截至今年9月末,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突破1.9万亿美元,达到19056亿美元。
尽管迄今央行还未正式公布10月份和11月份的外汇储备数据,但是商业银行人士透露,境内居民近几个月的结汇量骤降、售汇量剧增,而这些资金最终却没有以外汇存款的形式表现出来。
售汇量急剧攀升
实际上,如果单从贸易顺差和FDI的数据来看,并不支持外汇储备的下降。
据海关总署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的贸易顺差创历史新高,达到352.39亿美元,11月份贸易顺差再次刷新纪录,达到400.9亿美元。同期,FDI的数据略有下降。10月当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FDI)67.22亿美元,同比下降2.02%,为今年以来首次出现单月负增长。11月份当月,中国实际FDI为53.2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36.52%。
从上述数据看出,由于贸易顺差单月冲高幅度较大,完全覆盖了同期FDI的净下降额,所以两者合计来看,10月和11月份的贸易顺差与FDI相加数额依然达到了今年的高峰。如此看来,如果货物流和资金流相一致,那么外汇应该是净流入的,反映到外汇储备数上应该是增加的。
而外汇储备同期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原因可能有四种情况:一是,虽然贸易顺差和FDI依然是净流入,但是外汇进入后没有结汇,而被居民(即企业和个人)持有了;二是,企业居民加大了购汇的力度,远远覆盖了结汇量;三是,外汇储备投资本身出现了损失,大于了结售汇的净增加额;四是,资本外逃。
从结售汇来看,中行、工行等相关部门人士均透露,近两个月结汇量确实明显下降,而售汇量增长很快,“居民持汇意愿强烈”。
一家股份制银行外汇交易人士也告诉记者:“最近两个月市场有一个明显的转向。”其透露,在7、8月份,结汇量非常大,每月的结汇量要大于售汇量2-3倍,甚至更高。而从11月份开始,售汇量开始急剧攀升,且结汇量明显下降。目前,每月的售汇量是结汇量的4-5倍。环比来看,目前售汇量较7、8月份增长了3-4倍,而结汇量则骤降为7、8月份的1/3-1/2。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尤其是一些大额的售汇明显增多,动辄1000万美元,或者500万美元以上。”
结汇量大大小于售汇量,将直接导致外汇储备下降。
但是,在结汇量减少而售汇量增长的同时,这些外汇并没有导致同期外汇存款的增长。
央行数据显示,11月末外汇各项存款余额1742亿美元,当月外汇各项存款减少36亿美元,同比多减31亿美元。而10月份外汇各项存款还是增加36亿美元,同比多增7亿美元。
一位不愿具名的商业银行外汇分析人士指出:“这说明,这些外汇资金并没有在境内持有,而是外流了。”
另外,导致外汇储备下降的原因还可能与近期的汇率波动加大、外汇储备投资出现损失有关。从理论上讲,如果央行当月收购到的外汇低于其外汇投资的损失,那外汇储备将同样表现为缩水。
建设银行研究部高级研究员赵庆明测算,以当月外汇占款增加额除以当月人民币兑美元的平均汇率计算央行所购外汇金额,即当月外汇储备的净增加值。根据测算,6至9月各月央行购进的外汇储备分别为105.86、503.01、267.36、527.29亿美元,与当月外汇储备增加额相比,7月和9月两月外汇储备增加额反而少于央行购进额,这说明当月的外汇储备收益为负。
赵庆明认为,收益为负并不出奇,因为美元汇率指数在7月15日以后开始进入上升通道,美元兑欧元、英镑、加元、澳元等主要非美货币汇率开始走高,这种情况下,我国外汇储备中的非美元货币资产折算为美元时就会存在损失。此外,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和深化的大背景下,外汇储备投资也会遭受投资损失。
综合而言,资本外流和外汇储备的投资损失可能共同导演了外汇储备的下降。
人民币升值预期改变
实际上,所有的改变都在预料之中,而指挥这些改变的就是人民币的贬值预期。
人民币贬值预期初现,始于9月中旬的境外人民币不可交割远期市场(NDF市场)。9月19日,NDF市场美元兑人民币一年期远期报价骤升为6.99,维持贬值预期至今。
一个月后,贬值预期传染至境内。10月10日,境内远期市场各期限收盘价完全转为升水。除了10月14-17日出现短暂的“升、贴水争夺战”外,从10月22日开始,境内远期市场开始全部转为升水。
12月1日-3日,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对美元贬值连续三天打到跌停板,12月1日的远期市场贬值预期空前高涨,达到升水1000点。当天的境内远期市场1年期的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达到6.9945,售汇价达到7.0120,而NDF市场的1年期人民币对美元则达到7.2的低位。
随着人民币对美元贬值预期抬头,居民的外汇交易行为开始快速调整和转向。
某股份制银行外汇交易人员告诉记者,企业购汇量的急剧增长可能与对外支付有关,现在看来这并不成立。中国11月进口额748.9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17.9%。这个数据说明,企业对外支付的需要在大幅下降而不是上升。
而更多的可能是,进口企业在预期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选择了购汇提前付款,从财务成本考虑,选择了提前购汇备用,甚至以贸易支付为由,加大了资本的对外转移。
实际上,对资本外逃的担忧,已经引起监管层的关注。
为严防外汇资金外流,外汇局近来动作频频。继7月初对企业货物贸易项下外债实行登记管理之后,国家外汇管理局从11月15日起对企业货物贸易项下的对外债权也实行登记管理。12月2日,开始加强企业对外支付的税单审核。12月的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30条意见中也提出,要加强结汇与贸易活动真实一致性的审核,提高企业预收货款的结汇比例和延期付款的年度发生额规模。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