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静
12月10日报道原央视主持人方静于11月底病逝, 享年44岁。除了生前好友、媒体同仁和多位明星纷纷通过网络寄托哀思外,方静的家人也发表长文悼念方静,并对社会上对于方静的一些不实传闻做出了澄清。
其家人在文中表示,方静本人性格虽然热心,但并不随和,在央视的朋友也不多,“对看不上的同事连招呼都不打”,所以人缘一般。方静家人还表示,“自然,也有人不喜欢她,造不出绯闻就造一些离奇的谣言,虽不能中傷,但也可以抹黑,造谣者还一再在网上自己替方静辟谣,也算是一大怪事”。
至于爱情问题,方静家人坦言,她曾有过短暂的婚姻,因客观原因友好分手,“之后她也有过爱情,但她对爱情要求过高,容不得一丝世俗,反使她竟宁可不要婚姻形式”。
原文如下:
方静侧影记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世人皆晓方静的美艳、知性,但罕有知晓她精神世界的特立独行。
她生而有异,一岁已能与人言语沟通,两岁多便能一个人去便利商店帮家人购物。三岁半已登台演出。五岁在人民大会堂万人聚会上演唱《绣金匾》电视转播,一时万人空巷,被众人誉为小郭兰英。著名歌唱家郭兰英得知后惺惺相惜,收为入室第子。当时有出著名歌剧《窦娥冤》,郭兰英演成年窦娥,方静演小窦娥,师徒俩人出则同行,入则同住,那时方静已表现出与她年龄不相趁的从容和气场。众人皆以为方静从此从艺,作个歌唱家应无悬念。不曾想她慢慢表现出对声乐艺术的兴趣越来越小,对文学艺术兴趣越来越浓。她很快就能背诵窦娥冤的全部台词(小窦娥只占一小部份),然后不停地问究窦娥冤之成因,乃至于周边的人不能完答于她。无形中她与表演艺术渐行渐远。
上小学时她喜欢上宋词,一次在公共汽车上她自己小声背诵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正遇上一位硕学之士,惊叹这个扎小辫的小姑娘飞快呢喃细语背着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羽扇纶巾谈笑处.....”那人说,是guan巾,她愣住了,辩论了两句,回来之后就查字典,问大人,一直到彻底弄清楚。从此养成了对文字讲究的习惯。在实验中学上高中时她掌握的冷僻字已可以难倒老师。著名播音主持人方明闻说有此才女,延揽为弟子,言传身教,并力主方静考北京广播学院(现在的传媒大学),其实当时北外已经愿意通过保送方式接受她,她还是报考广院,并考取。
大学之后她的求知渴望被进一步激发。她阅读面很大,一度喜读三毛作品,很快沉迷于哲学。她读孟德斯鸠《法的精神》、卢棱《社会契约论》、弗洛依德《梦的解析》,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她居然喜欢读黑格尔的《历史哲学》。黑格尔的著作本来就以晦涩著称,历史哲学在当时也几乎没有解读之书。但她反复读之,作着笔记,尽量找人去聊。黑格尔关于人的精神自由观念深刻地影响了她。随着她成名,接近权利和财富,但她始终保持着自己人格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不能不说哲学给了她强大的思想来源。
CCTV在众多媒体中迅速崛起,并成为中国传媒一号,央视的女主播更由于十几亿人的受众更为耀目。这也势必造成央视内部常人难以想象的残酷竞争。在这种竞争中能胜出往往需要很强大的背景人脉。但方静却并没有背景人脉,她的脱颍而出是由于央视另类台长杨伟光作了当代的伯乐。杨是唯才是举的人,他在与方静根本不认识的情况下,仅凭看了一次录拍的英文采访节目,就拍板把作为实习生的方静留在了央视,分到《中国新闻》。按照当时的习惯女主播都要留短发,而方静竟然叫板说,如果让她剪去长发,她就不去。不少人说她不知天高地厚。但奇迹就是出现了——杨台长平淡地说,头发长短跟新闻有什么关系。方静以其自己的方式开创着自己的成长道路。
1997 年香港回归,央视做了直播。方静异军突起,被选为“担纲花旦”。从此便成为国字号的名人。《新闻联播》主持的身份更是让她秀丽的面容进入千家万户的视线。《焦点访谈》当时暴露问题,触碰社会矛盾成为各界每天的精神晚餐,方静便是晚会的女主人。然尔,正当最红的时候,她退隐了,选择了留学美国哈佛。
哈佛肯尼迪学院无疑是吸引全球精英的地方,但从cctv新闻联播的位置上下来则是需要更大决断的,因为那个位置的得到简直是九死一生。一旦一峰秀出,成为新闻联播主播,还从未有人主动离开过,哪怕是身患重病都要坚持。但方静就是方静,她想看更大的世界,她想获得新知,就将如此名位轻轻放下,西天取经去了。
在那段时间哈佛肯尼迪学院的校园里人们曾看到一位优雅的亚裔年轻貌美的女士,从容地往来于宿舍、图书馆、教室之间,喜欢穿着深色的衣服出入一些沙龙。遇到有关中国民族尊严的话题她会变得严肃起来,不惜和人激烈争论。她虽然欣赏美国文化,但她反对矮化中国,不赞同全盘西化,不赞成否定中国这几十年的道路。同期的中国校友称她为“见解玫瑰”。
岀于偶然的原因,归国后的方静开始主持国际观察、防务新观察档目,秀美俏丽的女郎与一身戎装的军人谈论着国防、战争,这本身就构成一道风景,但方静却并不愿仅当风景中的人。
虽然她比起不少主播的学识要多,国际视野要宽,可她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接触新理念。在与军方人士的交往中,她身上以前潜在的侠气被唤发出来,她的语速更快,语气更坚定,形成了端庄大气、沉稳知性的独特主持风格。她生活中甚至步态都更轻快,时不时会穿着猎装。她考下驾照后,一度要想驾驰一台越野吉普,亲友们觉得与她的娇小反差太大而劝止了。很多朋友都喜欢称之“方大侠”,其实是对她急公好义,方正任侠的一种认识。
她很热心,但并不随和。在央视的主播中她朋友并不多,大有独往独来之意。一个友人曾随她去办公室,惊叹她对看不上的同事连招呼都不打。这种特立独行当然使她在央视内没有广泛的人缘,但这就可以理解这两年央视的不计其数的人出事竟与她毫无牵涉。毋宁说,她早就对央视的浮躁风气很不耐烦了。自然,也有人不喜欢她,造不出绯闻就造一些离奇的谣言,虽不能中傷,但也可以抹黑,造谣者还一再在网上自己替方静辟谣,也算是一大怪事。
她常说就是不能看小孩儿受苦,往往看到少年儿童悲惨的新闻就会流泪。她特别热心地担任青年志愿者形象大使,义务主持公益晚会和活动近百场,并行程数万公里,赴贵州等地看望志愿者和困难群众,设立方静专项助学奖学金,使上百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她曾有过短暂的婚姻,因客观原因友好分手。之后她也有过爱情,但她对爱情要求过高,容不得一丝世俗,反使她竟宁可不要婚姻形式。
她很无畏,但特别怕衰老。她常对朋友说,无法面对一个老去的自己,宁愿少活也不愿老态龙钟地生活着。不想一语成谶。在今年深秋初冬之际方静邃然逝世,从不适到仙去,前后一个多月。她自知不行时,平静、理性,放弃一切抢救,选择了在康复环境中无痛苦结束。
中国曾有过四大美人的说法,其中的西施、昭君、貂蝉、玉环都只有年轻的纪录。《红楼梦》中黛玉以葬花的身影永久地留驻人们心中,人们很难想象黛玉老年之后的慈祥圆融,如果说黛玉还是雪芹先生笔墨人物的话,饰演黛玉的晓旭演绎了黛玉逻辑的现实版:只把美丽留给人间。歌星邓丽君最后时光不愿意和任何人,包括亲友在一起,只愿人们记住那个亮丽的曼声而歌的邓丽君。方静不是黛玉,她并不柔弱悲情,她不是晓旭,她并不文艺,她不是邓丽君,她不愿作歌手。但她和她们一样,太喜爱这个世界的精美,不惜燃烧自己,也要如春花般的灿烂。求仁得仁,这个世界将会永远记住曾经有个叫方静的女子,灿烂如春花般地展现。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