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这和中国社会发展矛盾和贫富差距有关。
郭敬明:对,我觉得我扮演了一个催化剂的作用,一个符号的作用,让人们去争,但实际上我并没有要煽动、挑战什么。以前爸妈每个月给我1500块钱,我就在1500块钱内生活。除了交学费、食堂伙食费,剩下200块,就买200块的鞋子,剩下500块就买500块的书。现在可能一个月不是1000块钱,是10万块钱了,我如果还是按原来那样来花,那样的生活我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不管是我,还是《小时代》,本身并没有那么大的问题,都不是矛盾的源头,矛盾取决于中国现在的社会环境,贫富分化,不公平的待遇等等,这些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突然有了这样一个现象,给大家一个地方去宣泄,所有情绪都往这边走。
问:你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这些是从什么时候?坦白讲,是不是最初也有逆反心理,“你们这样说我,我反而要炫富给你们看一看”?
郭敬明:我觉得之前也有炫富的阶段,但不是你说的这种心理,而是很朴素的。比如男孩买了辆山地车,会很想给朋友看,女孩买了漂亮裙子,会想给闺蜜看。还是小朋友的那种有了好东西的心态。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忽略了自己作为公众人物的示范效应。2004、2005年,那时不太成熟;但是现在,你看不出我穿什么品牌,我也很少会对外提及我用的什么、穿的什么,也很少会聊这样的话题。确实我也渐渐过了迷恋品牌的年纪,我觉得舒服就好了,不用再去证明什么了。
刚开始起步的时候,还感到有些害怕,社会有一个既定的标准去衡量你,要求你,这个时候你还是要强化自己的安全感。现在除了隆重、正式的场合,我也不会过分讲究什么。以前是不讲究不行,别人会要求你。现在不讲究,别人不敢说你不行。当你越强大,自我越完整的时候,你就不用再去用外界的符号去定义你自己,你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符号,一个品牌的形象。就像乔布斯,永远就是一件黑毛衣,你也不能说他什么。
问:你在自贡小城的生长经历,是让你觉得到上海面对繁华之后,有自卑感、不安全感的基础来源吗?
郭敬明:可能前一两年,大一、大二刚进学校的时候会有。但是我很快就开始写书赚钱了,所以那个阶段没有持续很久。那时候我不认为这是很严重的问题,顶多对上海有向往,但回到校园,大家都是学生,有人比你(条件)好,也不会那么夸张,不会像现在这个程度。父母那时候给我的钱不记得了,可能不到1000,这还包括学费那些,剩下来不多。那时在学校里不想花钱就不会花钱,但是要进城就不一样了。让我头疼的是,我是学影视工程的,要配用设备,DV什么的,十几年前的自贡还不知道DV是什么,上海也还没普及,老师让我们买,对我的家庭条件来讲还很困难。
那时眼界很封闭,根本不知道一个杯子可以卖到几千块,一双鞋可以卖到1万,当时跟同学的差别可能就是我的鞋子500,你的鞋子1000。那时有压力,但是没有到受不了的地步。反倒是成为公众人物,进入娱乐圈之后,压力陡然放大了。就是刚成名那两、三年。
问:在小城生活,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在大城市里立足,但仍然有着小城青年的自卑和劣根性的这样一种人,这是(指凤凰男)贬义词吗?
郭敬明:自卑在我身上越来越少了,几乎不会有明显的存在。但周围有朋友说我骨子里还是像乡下的小孩,喜欢热热闹闹的,吃饭、出去玩要带一大帮人,有天生热情的张罗感。但是从小在纽约、东京生长的小孩,那种冷漠和隔阂是很难改变的,可能自己享受红酒、美食。我觉得我这样也挺好的,不是坏事,我性格里就是喜欢分享的。我当作家的时候,身边有很多喜欢写东西、有才华的人,我就想帮他们宣传,推他们,为他们站台,这样我们公司也会越来越好,我本质上是希望身边的人都越来越好。我拍电影之后如果身边的人想做导演,我就会尽力去推动。我希望有这种热闹的感觉。
问:28岁的时候你立了遗嘱,你是很怕死的人吗?
郭敬明:我不怕死,主要是我死了之后有太多事情。如果我只是小白领,每月一两千块钱,能留给别人什么呢?没有立遗嘱的意义。但是天灾人祸说不准,不能抱着撒手不管的心态,你的公司、父母、伙伴怎么安排,留下那么多的问题,不能撒手不管。我是掌控性很高的人,我喜欢我的人生是规划出来的。我的状态是,现在大家都是以我为核心在工作、生活,我怕因为我的问题造成他们巨大的变动。不管我在不在,我都希望他们能安稳地发展,哪怕给他们两三年的缓冲期都好,他们能在这个缓冲期里再找新的工作,而不是我突然没了那种状态。
问:你的那些随笔、散文当中能反映出你内心强烈的不安全感。你曾经写过,“我要挣足够多的钱,让父母在晚年身体不好的时候可以治病,甚至换命。”这种不安全感是一直伴随着你吗?到现在也没有解决掉吗?
郭敬明:可能就是在父母方面上比较较真。我不会因为其他事情跟你动怒,但是在这个事情上你不要碰,这是我的底线。我一方面很喜欢他们,随之而来的是,我很怕他们离开我。虽然现在我没有一直跟他们在一起,但是我心里有一个屏障,哪怕退到最后的位置,我还是一个儿子,这个身份是最底限的安全感。但是他们去世了,我连最后一个身份都没有了,这是比较可怕的。
我小时候和他们关系非常好,如果有一天,明明我知道是花钱可以解决(父母的健康)的问题,而我没有钱,我会恨死我自己。往往很多疾病是没钱治而放弃,我看到这样的新闻会受不了,我太容易被这样的东西刺到了。写母亲、父亲的电影我不喜欢看,对我的冲击太大,我尽量少碰这样的东西。所有尽量有一个准备在那边,怕突然有一天遇到这样的状况。
其他方面的不安全感已经渐渐冲淡了,你自己越来越强大,就不太怕有所谓的失去,失去了会再有,钱还可以再挣,但还是有些是你无力改变的,比如衰老、死亡。
我的身份太特殊了,没有一个像我这样的人让我来学习
问:你在一个采访中曾说到,《小时代》你连载了5年,加上拍电影1年,这段时间是你人生观、价值观变化最大的,到底是哪些东西在变化?
郭敬明:最大的变化是从学校的体系蜕变到社会的体系。在大学之前一直在变化,但是没有根本性的变化,你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不用担心经济收入,有父母提供给你,也不用考虑竞争,你的任务就是学习,这是一个像温室房子一样的封闭空间。在《小时代》的五年里,是我自己从大学毕业到工作的一个时期,不光是我,每一个年轻人都会经历剧烈的人生变化,以前大学无忧无虑的生活,与现在每天都要工作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你是继续往前冲呢,还是甘于现状?你是对这个世界妥协呢,还是坚持自己?你想要很多东西,也会丢掉很多东西,是在这一个过程里都会经历的
与《小时代》里面是一模一样的经历,我选择从她们大四快毕业开始写,我希望呈现她们曾经的状态,这种之前的经历用1年就够了,之后进入社会慢慢发展,这5年是她们变化最大的一个时期,从曾经的学生到初步的成年人,这中间是渐渐经历的一个过程,到他们基本上有了一个完整的状态,这个故事也就完成了,成长也就结束了。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