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
课桌上的水开了,咕嘟嘟响。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的一间老办公室里,白岩松和东西联大第三届的11个学生围桌而坐。白岩松正严肃讲着多用形容词对新闻真实性的影响,看到有人拿起水壶要去泡茶,忙说:“别立即冲,绿茶放个5分钟再冲,否则烫废了。”
东西联大是白岩松的“新闻私塾”,已经招了三届共三十多个学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4个学校的学生聚在一处,每月一课,学制两年。上课地点有时在北京东边的中国传媒大学,有时在北京西边的北京大学万柳公寓。白岩松钦慕辉煌的西南联大,便给它起名“东西联大”。
在这里上课氛围奇妙。桌子中间摆着饼干、QQ糖、草莓棒等各色零食,学生们随手取用。不时有人在讲课声中起身倒茶。白岩松每次都会拿来好几种茶,各泡一壶,大家随意喝。如果因此认为这里散淡轻松,那可大错特错了。第一节课,白岩松就提了一堆要求,比如绝对不能迟到,比如布置的每月3本书必须认真看了写书评,如果不看,他可是看得出来的。
哪怕有时会与学校里的上课时间冲突,学生们还是会想方设法来这儿。近三年来,只有两个学生因为特殊原因各缺过一次课。“这几乎是个奇迹。”白岩松说。
“与其抱怨,不如改变;想要改变,必须行动”是东西联大的校训。第一届毕业生把这句话印在了T恤上,连同白岩松的卡通头像。
给每一棵树剪枝
与电视上的西装革履不同,据学生们形容,白岩松出行的标准打扮是鸭舌帽、T恤衫、运动裤、休闲鞋,再挎一个万年不变的绿色环保布袋,即使它已经褪成了灰绿色。我第一次去听课时,应我们的拍照要求,白岩松穿上了西服皮鞋,却依然扣着鸭舌帽,挎着印有“东西联大”的环保布袋,毫不介意这身行头的对冲感。我第二次去听课,他果然穿上了学生们形容的标准打扮。
办学三年,白岩松只接受了两次采访,不少都推掉了,怕打扰学生。他说自己喜欢《道德经》的结束语:“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天之道是,让人有利,而不让人受害。人之道是,去做,不用去争结果。其实“人”字前本来有个“圣”字,他悄悄隐了。“圣人”是有点容易吓到人的词,“人”就好。
白岩松的爸爸是老师,妈妈是老师,舅舅是老师,舅妈是老师,姑姑是老师,嫂子是老师……从教中学生到教大学生,从教数学到教历史,各类都有。在2001年出版的《痛并快乐着》后记里,白岩松想象未来十年自己的诸种可能,第一条就是“当老师”,那算是他“一直的梦想”。
他经常去学校做讲座,500人、1000人的大讲堂总是挤得满满当当。但他渐渐不满足了。“在那里只是过客,你是他的过客,他是你的过客,你没法去细调。”白岩松解释:“就像你坐飞机在空中洒营养液,一片森林受益,好像也还可以。但我觉得还有一种乐趣,是园林工人做每一个剪枝的工作,依照每一棵树的个性特点。隔不久还有机会再修理,让它慢慢成长。在近距离的接触中,它在改变你,你在改变它。”
白岩松想办“新闻私塾”的想法,2007年就萌发了。他说作为不在校园里头的人,想给新闻教育添加点不大一样的东西。他拉着相熟的新闻老师们一起琢磨着,但真要实行却没那么容易。
2012年的一个晚上,白岩松读着赵越胜的《燃灯者》。那个灰暗年代的师生故事点燃了他。他突然把书一合,跟自己说:“嗨!再难,难得过那时候?我赶紧也开始弄吧。”
只能先从熟人下手。他找来了3个学校里的4个专业:北京大学新闻专业、清华大学新闻专业、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专业和播音主持专业。跟白岩松相熟的老师们主要从硕士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中选择将来准备从事传媒工作的人,问他们愿不愿意去跟白岩松学习,再把候选名单报给白岩松,他从里面选择10个人。第二年,没那么熟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老师主动找来,希望也能参与合作。
为什么是研究生一年级?白岩松考虑得很仔细:“本科学新闻的,将来不一定真干新闻。但是研究生还学新闻,大致他是想要干新闻。这就不是我把你坑到这来。开玩笑说,新闻不是一个好行当,要从养家糊口的角度来说,挣不了多少钱,遭不少罪。我不想你是因为我的鼓动,干了这行,有一天你要觉得这行业不好怎么办?可是研究生你还学这个,开玩笑说,那可不怨我了。”
第一届的征集工作安静低调。清华大学的陈之琰记得,学校老师来跟她说时,还强调这算是私下关系联系的,不要告诉别人。搞得她有些紧张,懵懵懂懂准备了简历,只知道是白岩松上课,根本不知道具体要干什么。
没人知道白岩松选择学生的具体标准,他的常用解释只有一个听起来玄乎的词:缘分。陈之琰回忆:“后来一次吃饭时,他提起过一句,说看我简历里把做过什么放在得过什么奖前面,觉得这个比较靠谱。”我追问白岩松选择标准,他回答:第一届的时候可能看他对新闻的情感、过去的实践基础,第二届我想尝试一下本科不是学新闻的怎么样,第三届又不一样,“这是个动态的过程,只能解释为缘分。”
2012年11月1日,东西联大诞生。按第一届学生们的总结:“东西联大属龙,天蝎座,出生数字全部加起来是8,月支日支3个1。这是要登基的八字。集体跪。”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