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傅满洲到暴风赤红,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在一个实际内经历了显著的变迁。这一变迁即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文化自信的增强,也昭示着中美两国关系的阴晴和东西方文化的隔膜与交流。今天,小编与您同看中国形象如何在好莱坞慢慢崛起。
早在默片时代,美国影人就把中国人的形象搬上银幕了,较有名的影片有《残花泪》,讲述了一个名叫程环的吸食鸦片的华人爱上了白人少女露茜,露茜的父亲发现后怒不可遏,强行把女儿带回家并打得她奄奄待毙,程环赶来目睹此景开枪打死其父,最后在香消玉陨的露茜身旁自尽身亡。
受19世纪末以来的排华运动的影响,黄祸的化身“傅满洲博士”开始活跃在美国影坛上。傅满洲被塑造成拥有尖下巴、八字胡、细长眼的奸诈邪恶的形象,总是幽闭在黑暗世界中,精通各种酷刑和毒药,策划种种邪恶勾当。他集当时西方人对东方华人所有最恶劣的想象于一身。
傅满洲系列电影包括:《神秘的傅满洲博士》(1929),《傅满洲的面具》(1932),《傅满洲之鼓》(1940)等十几部。电影的结局往往是白人最终战胜异类,傅满洲遭到惩罚死去,却又在下一步电影中奇迹般复活。
与傅满洲电影同期,好莱坞还有另外一个经典的华人形象,那就是神探陈查理。陈查理是檀香山警察局警长,他温和、机智,顺从于白人,除了口头禅“子曰”和浓重的口音,很少提及中国。他代表了白人心目中对华人的理想期待。
1937年的《大地》改编自赛珍珠的同名小说,该片获得多项奥斯卡金像奖。影片主人公王龙是一个贫穷的中国农民,他与一个大户人家的奴仆阿兰结婚,辛勤耕作养家糊口,并经历了灾荒。辛亥革命后偶尔致富,不仅纳妾而且懒散享乐,后在阿兰的规劝下及时醒悟,休掉小妾重归土地。
影片中善良勤劳的王龙夫妇是中国农民的代表。他们真正执着于土地,视土地为生命。影片对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农民进行了更加实际和更加细致的刻画,使得美国人从电影中得到了对中国人总体形象的广泛印象。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成为美国的重要盟友。由于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贡献,此时美国影坛出现一系列反映中国抗战的电影。1944年的《龙种》同样改编自赛珍珠小说,讲述了中国一个宁静的村庄遭到入侵后的巨大变化。倔强的进步妇女小玉带领村民与侵略者展开了英勇的斗争。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