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纷纷给他“香港电影大佬”的称号,但在内地的影迷印象里,他是“王晶周星驰刘德华的前老板”、“龙五向华强的兄弟”、以及“和传闻中新义安有牵连”的那个人。
向华胜与李连杰等合影
向华胜去世了。据媒体的消息,今年的5月初,他被确诊食道癌晚期,但却拒绝化疗,11月20日晚19时左右终于不治,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64岁。
娱乐媒体纷纷给他“香港电影大佬”的称号,但在内地的影迷印象里,他是“王晶周星驰刘德华的前老板”、“龙五向华强的兄弟”、以及“和传闻中新义安有牵连”的那个人。
你看,大家都知道他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是个大佬,但真要说他有什么了不起,似乎也提不到什么。
这似乎就是大佬向华胜最大的记忆点吧,一个低调的大佬。
向华胜之于香港电影,是当之无愧的大佬,而他的大佬身份,要从1978年说起。
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跟随时代的香港电影在剧烈动荡中走出新路。昔日垄断王国的邵氏,从减产直至停产,走向了没落。一批实力缤纷的新人们走向台前,嘉禾的邹文怀,新艺城的麦嘉、石天和黄百鸣,德宝的潘迪生,以及精英级的制作人徐克、吴宇森、麦当雄、王晶等等。
风云际会,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向华胜和他的兄长向华强在1978年就创立了“永胜”,创业作是一部叫《扎马》的动作喜剧片。
值得一提的是,《扎马》的主角即是哥哥向华强,而向华胜则担任出品人,这种分工成为了向氏兄弟合作生涯的模式。哥哥向华强在台前主持,弟弟向华胜则在幕后操盘。
《扎马》以及后来的《梁山怪招》,无非是动作喜剧的跟风之作,票房的惨败是理所当然的,但在财力雄厚、人脉广泛的向氏兄弟看来,无非就是一笔学费。彼一时,趾高气昂的向氏兄弟,以一个失败的踉跄踏入了娱乐业。
向氏兄弟走入辉煌,是从1984年创立永盛开始。当年失败的“永胜”,其实来自向华胜名字中的一个字,而“永盛”的名字,则有更深的寓意。向华胜自己的解释是:“创业是年轻,就希望永远胜利,到27、28岁的时候就知道人不可能永远胜利,就改成茂盛的盛,希望‘永远茂盛’就好了。”
“永远茂盛”这回事,向华胜至少做到了“茂盛”。以大明星、赶工期、跟风拍的模式运作的永盛,确实在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成为了最为茂盛的参天大树。
永盛的金字招牌从八十年代崛起,到九十年代初则愈发不可收势,以王晶为主的制作班底,从周润发到周星驰和刘德华,永盛以喜剧之路走向了霸业。内地观众耳熟能详的《赌侠》、《逃学威龙》、《唐伯虎点秋香》等等,接连刷新港产片票房纪录,周星驰一度成为了永盛的代言人。以蚍蜉撼大树的喜剧开道,向氏兄弟的永盛作品接连大卖,在市场上超越没落的德宝,与嘉禾、新艺城等实力派死扛。与同时代的香港影人不同的是,向氏兄弟有着更强的商人属性。向华胜的制作理念并不复杂,喜剧为主,跟风而动,以大明星和大制作来制造噱头。《赌侠》系列,《逃学威龙》系列,向华胜并无特定战法,只是顺势而定。比方麦当雄制作的黑帮枭雄片《跛豪》大卖,永盛便立刻跟风制作《雷洛》系列,以上下集接连上映,拿下5300万的传奇票房。极少接受采访的向华胜,论及彼时的意气风发,也颇为自豪:“九十年代永盛在年度卖座影片中占了四分之一,一年10亿票房有2.5亿是我的,台湾的是三分之一,差不多一年最高的电影票房第一、二名都是我的。”
向华胜的制作理念的胜利,更多不因为电影本身,而是电影业作为商业的一种运营模式:成功了就大批量复制,直到它不再成功为止。向华胜自称“拍了一辈子的电影都没有赔过一部,也没有赔过一毛钱,真的没输过一次。”说穿了,他到底是个电影操盘手,是个成功商人,而非电影人。1994年,是永盛最后的辉煌。周润发的《赌神2》、周星驰的《国产零零漆》、《九品芝麻官》,在香港这一弹丸之地创造了过亿的票房神话。
神话很快就由盛而衰,九十年代中期,香港陷入经济危机,电影业也随之衰落,永盛的辉煌也是终点。向华胜与兄长向华强一分为二,分别主导永盛电影和永盛娱乐。操盘手仍是那个操盘手,但时不我与,香港电影走向没落,永盛的传奇也由此急转直下。近些年,向华胜一直住在北京,数年前他的永盛电影公司与“21世纪威克影业”启动了“5510大电影计划”,“5510”即是在五年时间内,以五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拍出十部大电影。向华胜有意在内地复制他在香港的成功,但是如今的内地电影业早已不是当年香港的模样。“5510”的首部影片《唐伯虎点秋香2》并未取得更大的成功,一个“大计划”到底再也赶不上时代的“大变化”。故事的终点,是向华胜因食道癌而逝世,这位毁誉参半的电影商人,制造了无数经典,也捧红了不少巨星。这位神秘的大佬,在临终前仍然保持了低调,据他的太太透露,关于患癌,所有知情者都收到指令要封口,故除了至亲外,他没有通知其他朋友自己患重病。
自此,江湖再无低调的大佬向华胜,但娱乐圈纷纷扰扰,关于他的传闻一如娱乐业,仍会热闹地继续。
再见,大佬。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