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剧照)
姜文作品回顾展近日在香港电影节举行,《鬼子来了》、《阳光灿烂的日子》等片一票难求。昨晚(25日),姜文现身香港万丽酒店3楼的一家餐厅中,出席《一步之遥》媒体见面酒会。
“如果大家都愿意你作为代表提问,那么我愿意继续和你探讨。你聊的话题很有意思,让我想起了中学的孩子们。”姜文皱起眉头,双手抱在胸前,笑里藏刀。在中国电影圈中,像姜文这样能够在采访中如此反问提问记者的人,屈指可数。
在酒会现场不大的空间里,挤满了来自两岸三地的记者。整场酒会只进行了不到10分钟,姜文也并没有透露关于影片的新料。在这短短的10分钟之内,姜文言辞犀利,舌战群媒,对演员高片酬、自己集权执导等现象率性直言,并现场“教育”记者应该有正确的价值判断。
尽管姜文自己迟到了一个半小时,但整个采访过程中,姜文情绪高涨,不断反问记者,宣传总监说了2次“现在是最后一个问题!”都没有打住姜文,当他再一次尝试结束访问时,姜文直呼:“我没聊够!”
艺术需要集权
记者:之前你的助理李孟元写过一篇文章,说你在片厂事无巨细都要管,有人建议希望你在剧组建立分权制。你怎么看?
(李在文中写道:“姜文承受空前压力,作为导演、主演、编剧、剪辑,他决定所有前期工作进度和拍摄现场效果。隐藏的问题是:当一部电影所有环节只靠某个人才能发生,他便永远生活在逆水行舟里。”)
姜文:是大连人吗?
记者:不是,青岛的。
姜文:我听出来了。你是学什么的?
记者:我是学新闻的。
姜文:分权是政治,艺术创作不是政治。李孟元啊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孩子,来我们这实习,人家是考上耶鲁的,你们不去耶鲁,在这扒人家的话,你们有点不靠谱哦。艺术创作在筹备期需要民主,在拍摄期一定需要集权,不集权就没有按时完成,保证质量的完整。
你们看伍迪·艾伦啊,周星驰啊,包括徐峥啊,伊斯特伍德,卓别林啊,当然也包括姜文同志啦,想要让投资制片人多次为我投资,得保证(电影)在预定好的周期完成,必须要有一个人在现场吆喝、推动。其实我也非常想把这些事情分配给我们组里十几个李孟元,他们也不愿意接这个单子,他们会睡不着觉的,那好吧,睡不着的事儿给我吧,我可以睡着。第一,我想到床就困;第二,如果让你的身体很累,你的脑子就可以休息了。
艺术创作需要有集中(导演工作需要集成各个工种),但是他在(筹备)早期还是民主化的,拍摄之后也会有民主化的分票制,一人一张票。所以孩子,你把艺术创作和政治诉求,分开来谈。如果你们还要混为一谈,那么我们这些老人家把希望寄托在哪里呢?
记者:老人家(是否)担心自己的艺术才华有局限性?
姜文:别人这种情况会发生,我不会发生。你看中国这些高票房的电影,很奇怪,都是些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这个事儿我也不愿意说哦,既然你说了我就敞开说了。这个事儿我说不合适,徐峥说也不合适,周星驰说也不合适。
国外有很多这种情况,我早就说过,在电影史中让电影拐弯的作品还真不是导演拍的。还真是奥森·威尔逊这样的人,伊斯特伍德、查理·卓别林、昆丁这样的人,能编能导能演是很重要的,因为很多导演,他啥都不会,说好听是刘备啊,说不好听,就是刘备儿子,叫什么来着?但是呢做导演的时候,人家看不出来,有一班“刘关张”在前面晃,无论是刘备还是刘备儿子弄不清楚,如果一比划,“刘关张”就马上显眼了,比划不了就是比划不了。
记者:这次的拍摄是否比上次的拍摄更加顺利?
姜文:马珂同志也成熟了嘛,葛优同志也成熟了,还有一个更成熟的舒淇同志,参加这个戏的就更多了,文章、王志文、那英。我觉得我很幸运,这些朋友愿意来拍我的戏。很多朋友都不问演什么就来了。我在拍第一个片子时斯琴高娃就是这样,她当时在瑞士,我说我把剧本传真过去,她说“不用,我到时候来了就是了”。
(突然面向提第一个问题的女记者)
姜文:你在你们家是老几啊?
记者(一脸错愕):老大。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