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很喜欢《七侠五义》,他笔下,一“雕”一“鹿”,两畜生都与《七侠五义》有点关系。《射雕英雄传》写郭靖与黄蓉初相遇,基本就是复制了《七侠五义》的颜查散与白玉堂相遇的故事。而《鹿鼎记》中韦小宝到五台山清凉寺寻访顺治的情节,更是《七侠五义》的当朝丞相王芑于开封大相国寺寻访包拯故事的翻版。
《七侠》原文如此:“王老大人面奉御旨,赐图像一张,乃圣上梦中所见,醒来时宛然在目,御笔亲画了形像,特派王老大人暗暗密访此人。……王大人闻听,立刻传轿到大相国寺拈香。……献茶已毕,便问(寺中方丈)了然:‘此庙有多少僧众?多少道人?老夫有一心愿,愿施僧鞋僧袜,每人各一双,须当面领去。’了然明白,即吩咐僧道领取,一一看过,并无此人。王大人问道:‘完了么?你庙中还有人没有?’了然叹道:‘有是还有一人,只是他未必肯要大人这一双鞋袜。如要见这人,大概还须大人以礼相见。’王丞相闻听,忙道:‘就烦长老引见引见何如?’了然答应,领至方丈。包公隔窗一看,也不能回避了,只得上前一揖,道: ‘废员参见了。’王大人举目细看形容,与圣上御笔画的龙图分毫不差,不觉大惊,连忙让坐,问道:‘足下何人?’包公便道:‘废员包拯,曾任定远县。’将因断乌盆革职的话,说了一遍。”
而《鹿鼎记》则是:“(韦小宝)道:‘我母亲上个月十五做了一梦,梦见我死去的爹,向她说道他生前罪业甚大,必须到五台山清凉寺,请方丈大师拜七日七夜经忏……方丈既然执意不允,我带来施舍宝刹的僧衣、僧帽,以及银两,总是要请宝刹诸位大和尚赏收。……我母亲说道,每一份礼物,要我亲手交给宝刹每一位大和尚,就算是火工道人、种菜的园子,也都有份。’……只听得庙里撞起钟来,知客僧道:‘请檀越到西殿布施。’韦小宝到得西殿,见僧众络绎进来,他将施物一份一份发放,凝神注视每一名和尚,心想:‘顺治皇帝我没见过,但他是小皇帝的爸爸,相貌总有些相像。只要见到是个大号小皇帝的和尚,那便是了。’可是五十多份施物发完,别说‘大号小皇帝’没见到,连跟小皇帝相貌有一二分相似的和尚,也没一个。韦小宝好生失望,突然想起:‘他是做过皇帝之人,那是何等的身份,怎会来领我一份施舍的衣帽!我这计策可笨得很。’问知客僧道:‘宝刹所有的僧人,全都来了?’知客僧道:‘个个都领了,多谢檀越布施。’韦小宝道: ‘每一个都领了?恐怕不见得,只怕还有人不肯来取。’知客僧道:‘檀越说笑话了,哪有此事?’韦小宝道:‘出家人不打诳语,你如骗我,你死后要下拔舌地狱。’知客僧一听,登时变色。韦小宝道:‘既然尚有僧人未来领取,大和尚去请他来领罢!’”
王丞相与韦小宝,都以布施的名义,到寺庙寻人。略有区别的是,王丞相布施“僧鞋僧袜”,韦小宝布施“僧衣僧帽”,外加“银两”。王丞相强调要寺中僧人 “当面领去”,韦小宝则要求“由我亲手施舍”,意思一样。王丞相与韦小宝都对庙中方丈提到“心愿”,区别仅在于,王丞相是自己的“心愿”,韦小宝是他妈的 “心愿”。王丞相与韦小宝寻人,心中各有一幅画像。王丞相的画像,是“圣上御笔画的”;韦小宝的画像,是他心中按照小皇帝(也是“圣上”)的相貌估摸出来的。虽经亲手施舍、验看,王丞相与韦大人,都没寻到想找的人。
金庸,从前辈作者那里“偷”到的桥段,还有很多。理直气壮行窃的文学家、艺术家,也真不少。除了我以前说过的歌德,再如爱默生也承认:“我最好的一些思想,都是从古人那里偷来的。”毕加索更宣称:“优秀的艺术家借鉴,伟大的艺术家偷窃。”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