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琳娜和老锣(资料图)
3月10日报道 中国人喜欢叫老王、老刘、老张……龚琳娜的老公也有一个类似的称呼:老锣。
他们育有两个可爱的孩子,除此之外,他们还创造了被一些人称为“神曲”的音乐,比如《忐忑》,比如今年伊始,引起巨大争议的《法海你不懂爱》和《金箍棒》等。
有网友将龚琳娜奉为“神母”,老锣也因此有了另一个外号,“神父”。3月4日,记者在北京见到了“神母”和“神父”。很多人以为,夸张的“神母”背后,一定是“夸张”的神父,其实不然,“神父”和“神母”一样,生活中都非常的质朴自然,而且充满情趣。
来中国已整整20年
这是一位特别体贴的德国男人。在记者和龚琳娜聊天时,他在旁边为我们沏茶,沏好后,静静地坐在一旁听我们说话。看似安静的老锣,实际上是位非常著名的音乐制作人。龚琳娜的诸多名曲几乎都出自他手。
老锣毕业于德国著名的柏林音乐学院作曲系,1993年,他获得了德国“DAAD”最高奖学金赴上海音乐学院学习。从此,与中国音乐结缘。
他所制作的唱片曾获德国民族音乐大奖、柏林政府“亚洲音乐创作奖”等多项大奖,并曾数次担任“德国世界音乐RUTH奖”评委主席。
老锣来中国已经整整20年,这20年中,是他收获最丰的时期,包括爱情、家庭、音乐。难怪他嘴角总是一副满足的微笑。
现在他是龚锣团队的“头”,是他们的制作人。
第一次上门就发生“尴尬事”
2002年,龚琳娜以一曲《孔雀飞来》获全国民歌排行榜首,成为当之无愧的“民歌状元”。就在“孔雀飞来”后不久,也飞来了老锣。两人在一个音乐会上第一次碰面。
此时,龚琳娜正陷入一种深深的困扰之中,她并不满足于目前的鲜花和掌声,但自己未来的路在哪呢?她又很迷茫。老锣一句,我们一起玩音乐吧!一个“玩”字带给她前所未有的新鲜感。慢慢地,两个人走在了一起。
记者惊讶于老锣的中文,不仅地道,而且一些俚语都懂。这种地道也是付出了代价的。
那是第一次去龚琳娜家。妈妈非常自豪地拿出女儿以前的光碟给老锣看,心想,让你也知道我女儿有多优秀。没想到这傻小子直接就来了句:“太恶心了!”还指着龚琳娜说:“这不是你!这不是你!”
这可把母女俩吓了一跳。知道德国人直接,可没想到这么直接。老锣笑着对记者说,当时中文没那么好,要是现在,就不会那样讲了。
第一次给龚琳娜写歌遭“冷遇”
老锣给龚琳娜写的第一首歌并不是《忐忑》,而是《自由鸟》。
那是在参加德国音乐节期间,一天,老锣拿出一首曲子,说,我给你写了首歌。没想到龚琳娜听了后非常排斥:这是什么歌啊,跟我的习惯完全不一样。那时,在龚琳娜的心中,艺术就得有点难度,就得飙高音什么的。这首歌也太简单了,好像谁都能唱。
老锣给她讲了音乐背景,又让她填词。从不情愿到抱着应付的心态试试,再到慢慢深入,龚琳娜终于被这首歌打动了。当她随着音乐律动时,词如泉涌,好像自动就跳到了纸面上。
她和老锣专门找来那首歌,当面放给记者听。那是一首非常宁静的歌,好像一个人对着大自然在倾诉,里面的很多音符,就像是鸟的叫声,很自由,很快乐。
音乐一定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和老锣的合作,让龚琳娜明白了:必须丢下过去的自己,才能重新开始。
带着老婆去森林“隐居”
2005年,龚琳娜随着老锣去了德国。他们来到了老锣的家,森林边的一处寓所。夏天,会听到森林里各种各样的鸟叫。老锣开着带翻斗的拖拉机,带着她去摘樱桃,然后做成果酱。那里很少有人,她就对着森林唱,对着鸟唱,也听鸟为她唱。
冬天,积雪很厚。一群小马跑过,激起一层层的雪浪。房子是木头做的,烧的也是木头,他们在温暖的壁炉旁读着书,品着茶,就像童话般的生活。
从那时起直到2010年,他们基本上都在那里生活。那段日子里,老锣还做农活,做家具,家里的床、柜子基本上都是他做的。从小老锣就喜欢拆解拼装东西,对音乐也是如此,他能把音乐拆解得很细,并细细体会东西方音乐不同的味道。
孩子们也学了很多,在森林画画,学修房子。以至于后来回国后,孩子们都特别不适应。龚琳娜笑着说:“他们一到小区的院子里,就想找树爬。我说,赶快下来,保安会来的!”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