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命题庞大、主题先行、背负着沉重明星负担的电影,《建党伟业》的观影过程仿佛是一次中国近代史的考试。对此段历史内容有所了解的观众,方有资格通过审查,站在观影的角度欣赏本片。而近代史考试不及格的观众们,恐怕很难真正看懂《建党伟业》,很难弄清楚那些明星脸背后的历史人物到底是谁,他们到底在奔走呼号些什么。
《建党伟业》的故事从1911年辛亥革命讲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期的中国历史用教科书上的话来讲那就是“风云巨变”。其历史事件之多、登场人物之丰富、人物关系之复杂,绝非一部电影可以讲清。普通观众即便是知道袁世凯称帝、签署二十一条这些比较著名的历史事件,也未必了解张勋复辟、蔡锷发动护国战争、孙中山护法运动、火烧赵家楼等等。在120分钟表现这么多历史事件,《建党伟业》只能选择了片段式的表现手法,只展现事件的高潮部分,前因后果或用台词或用字幕传递,剩下的就只能指望观众的近代史知识足以自动补齐省略部分,否则实在很难跟上影片节奏弄清来龙去脉,更别说欣赏电影艺术了。
《建党伟业》虽然讲的是近代史,但重点还是建党,问题是近代史上又不是每一件大事都与建党有直接联系,所以《建党伟业》采取了多线叙事的方法。其中一条线是近代史上的大事记,从辛亥革命讲到五四运动;一条线是青年毛泽东的人生轨迹,从参军新军直到参加中共一大;另外一条线是中共成立前的历史思潮,主要是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辜鸿铭等人的事迹串联。这三条主线相互贯穿,要找到这三条线的内在联系,非得熟悉中国近代史不可。不然就不会知道毛泽东参军和辛亥革命有什么关系,袁世凯签二十一条和五四运动为何又前后呼应。但除了这种多线叙事、相互贯穿的叙事手段外,又很难找到更好的方式在一部电影中同时讲清楚这些必须要表达的事情,无奈只有提高观影难度,期待观众能够凭借对近代史的足够了解在脑海中自行理清脉络。
必须学习近代史才能看懂片的最后一个原因是,《建党伟业》虽然都是熟脸,但是普通观众很难记住他们演的是谁,因为这些名字只有在教科书上才会一闪而过,而那些观众熟悉的历史人物,如周恩来、邓小平等等,在《建党伟业》中的戏份都极少,对于理解剧情毫无帮助。而其他戏份颇重的人物,比如领导火烧赵家楼的学运领袖匡互生、梅思平;曾与袁世凯并肩作战而后反目的段祺瑞、冯国璋、蔡锷;在新文化运动中分立两派的胡适与辜鸿铭等等,这些在中国近代史中举足轻重的人物离普通观众又实在有些遥远,当他们像走马灯一样出现在银幕上,观众记住他们谁是谁确实存在困难,比如赵本山在周润发饰演的袁世凯身边转了半天,估计也很少有人记住他饰演的其实是段祺瑞。
综上所述,看《建党伟业》之前做足功课实在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虽然大部分观众进影院看“建党”图的还是一个热闹,但要如果没有近代史做基础,就连热闹都未必看得明白。
《建党伟业》考演员:用一两场戏刻画历史人物
精品购物指南
《建党伟业》和《建国大业》让导演们很“嫉妒”,别人一辈子想拍的明星,黄建新导演两部戏就拍完了。和 《建国大业》 相比, 《建党伟业》 还多出80多位明星。同为“数星星”电影,《建党伟业》来得更“地道”:一则首要要求便是形似;二则演员走青春偶像派路线。这部平均一分钟一个明星的戏比其他的电影难的地方在于,要在一两场戏之内把这个人物刻画出来。导演完成的是“作业”还是“作品”,还要看演员们的功力。
外形派
刘烨VS毛泽东
未“特型”的影帝毛泽东
刘烨VS毛泽东
7分形似3分神似的“青年毛泽东”归功于刘烨以每天20个鸡蛋的魄力增肥20斤和化妆师的“妙手回春”。 给古月做过造型的化妆师黄桦说,古月的妆都做过8个小时,而刘烨只用了20分钟,所有演毛泽东的演员里他是最快的。
吴彦祖VS胡适
胡适到底有多帅?
吴彦祖VS胡适
除了那架标志性的黑色圆框眼镜,胡适的脸早已模糊在中学历史教材黑白人像中。也许以后你记忆中的胡适就是帅气的吴彦祖了。黄建新很得意,“他们俩的照片放一块,你根本分辨不出来他们谁是谁”。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