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鲁迅传》流产始末
将鲁迅拍成电影,是文革前l7年鲁迅形象塑造工程的重中之重。在塑造一个符合时代需求的鲁迅形象这个任务面前,与媒体报道和学校教育相比,文艺宣传,尤其是电影,显然更具直接感染力,自然也就更引人关注。
1960年初,在周恩来的倡议下,由当时的“中国男星第一人”赵丹主演的大型历史纪录片《鲁迅传》,在一系列精心准备工作之后正式启动。传主的身份、演员的大腕和来自高层的指示,让这部影片理所当然地成了当时文艺界万众瞩目之所在。
作为一项政治任务,《鲁迅传》的剧本经过层层审核,多次修改,以至于编剧陈白尘在时过境迁整整20年后的1981年,仍心有余悸地表示自己没有塑造鲁迅真实荧幕形象的自信。即便审慎如此,电影也未能逃出与《武训传》相似的命运,甚至更为悲惨:《武训传》虽遭严厉批判,但毕竟诞生了;《鲁迅传》折腾了三年之久,却只留下一部蹩脚的上集剧本……如此坎坷,个中原因何在?
【缘起】周恩来:拍上下两集,表现鲁迅的一生
“建党四十周年献礼片”
关于拍摄记录片《鲁迅传》的缘起,按当年参与电影拍摄的沈鹏年的说法,与周恩来的指示有重要关系。在其著作《行云流水记》中,沈鹏年记载:。
“(两年前)叶以群根据周总理的创议,写了《艰难时代―鲁迅在上海》的电影文学剧本。那时正处于“大跃进”的高潮,负责上海市委领导工作的那个“好学生”,提出要“超越鲁迅”。他的文章在《红旗》杂志上发表后,周总理认为,要“超越鲁迅”首先应该了解和学习鲁迅。为此,他希望上海能够拍摄一部关于鲁迅的故事影片,更好地帮助群众了解和熟悉鲁迅。于是,叶以群在石西民的支持下,在1958年12月写出了电影文学剧本的初稿;1959年3月又印出了剧本的修改稿。九个月过去了,上海方面意见不一。他很想听听总理的意见……”
叶以群当时是上海作协副主席,“好学生”,是当时有“上海王”之称的柯庆施。1960年初,叶以群去北京开会,当年向周恩来汇报了剧本的进展,据沈鹏年记载:
“总理听了,想了一下,就说:‘既然还要重写,我看拍上、下两集,表现鲁迅的一生。争取明年七月先拿出上集,作为向党成立四十周年的献礼片。’”
叶以群将周恩来的指示向时任上海市委文教书记的石西民作了汇报。石西民随后邀集在京的文化部副部长夏衍、中宣部副部长林默涵、中国作协副主席邵荃麟等人开会商量如何落实周总理的指示。会议决定成立由叶以群、陈白尘、柯灵、杜宣等人组成的《鲁迅传》创作组,陈白尘担任执笔人;另外按照上海市委的指示决定成立由沈雁冰、周建人、许广平、杨之华、巴金、周扬、夏衍、邵荃麟、阳翰笙、陈荒煤等人组成的《鲁迅传》顾问团。阵容可谓极其豪华。
周恩来在听取本次会议汇报后,又特别指定叶以群担任创作组组长,夏衍担任顾问团团长,理由是“他们两人都与鲁迅熟悉”。
“一定要以毛主席对鲁迅的评价为纲”
鲁迅一生跨越晚清、北洋、国民政府;与诸多历史人物存在恩怨纠葛,尤其是众多敏感人物,譬如陈独秀、李立三等,鲁迅与这些人的关系如何处理,可不可以在电影中表现,有没有表现的空间……这不是叶以群可以和敢于拍板决定的问题。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俞铭瑛遂向叶以群建议:“这些难题只有请示总理。”
1960年4月,周恩来在中南海接见了《鲁迅传》创作组组长叶以群及创作组在京一干人等,对电影内容的取舍作了细致的指示。据沈鹏年《行云流水记》中记载:
“总理首先指出:摄制《鲁迅传》影片,应以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鲁迅的评价为纲。这是必须遵循的原则。接着,总理反复阐明:‘为什么要以毛主席对鲁迅的评价为纲?’他说,在当代,对鲁迅最了解的是毛主席。鲁迅逝世一周年,毛主席发表《鲁迅论》,称‘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还说‘他并不是共产党的组织上的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动、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化的’。这是对鲁迅最科学、最正确的评价。……因此,‘(《鲁迅传》)一定要以毛主席对鲁迅的评价为纲。’”
影片还存在一个如何表现党的领导的问题,从1921年到1935年鲁迅去世这段时间里,担任党的领导的先后有陈独秀、李立三、王明等人,影片自然不能表现为陈独秀领导了鲁迅或王明领导了鲁迅。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据沈鹏年记载:
“总理认为:‘党的领导只能表现思想上的联系和感情上的呼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总理说,‘鲁迅在广州,可以写陈延年与鲁迅的会见;上海时代,应该写瞿秋白和鲁迅的战斗友谊。鲁、瞿两人在并肩战斗中结成深厚的革命友谊,但不是什么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如何处理影片中敏感的历史人物,周恩来举了三个人物作为例子。据沈鹏年记载:
“第一个是李四光,(总理说:)‘他出席了一次宴会,被当作‘杨荫榆死党’。是冤枉的。’因为‘当时李四光应苏联邀请,正在准备出国参加苏联科学院的纪念会。他的夫人许淑彬是女师大教员,与杨荫榆同乡。李情不可却,才去赴宴。’因此‘影片不能涉及此事,用假名也不行。’”
“第二个是周作人,总理谈了他在抗战期间‘落水’的一些内情,特别指出‘周在出任伪职期间,掩护了不少共产党员,为党作了工作。延安《解放日报》曾对周在北平抵制奴化教育等事迹,作过侧面报道。’总理说:‘影片中如果出现周作人,不能用假名,可用他五四时代的笔名。不要丑化他。’”
“第三个是‘老虎总长’章士钊,总理说,看过《鲁迅全集》,都知道他是典型的‘反面人物’。但是,总理认为‘影片中可以不要提了。因为此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后资助新民学会的会员赴法勤工俭学;抗战胜利后国共谈判,他获悉蒋介石的阴谋后,立刻劝毛主席‘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他在历史上干过坏事,也为人民做了好事。’”
据沈鹏年记载,周恩来还指示,其他人物“一般可用假名”,至于许广平这一类,就不要用假名了;又鼓励创作组不要因为袁世凯和蒋介石是“窃国大盗”和“人民公敌”,就不敢在影片中表现他们,“暴露旧的东西,挖出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老根子,可以不割断历史、教育后代”;并特别提醒:对日本人内山的身份性质要“掌握好分寸”,认为“内山是鲁迅的亲密战友”和“保护鲁迅的义士”这类提法不恰当,对内山“不宜过分渲染”,原因是内山的历史背景还很模糊,万一被查出污点,影片将难以收场。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