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柳霜(中)与梅兰芳(右)、美国著名歌唱家保罗・罗伯森在伦敦合影
1919年,年仅14岁的黄柳霜在美国好莱坞登上银幕。她是最早扬名好莱坞的中国艺人。黄柳霜对中国怀有极深的感情,她很想为报效祖国尽一份力。遗憾的是,当时以宋美龄为代表的“祖国”却将她拒之门外。
洗衣工女儿一举成名
1905年1月3日,黄柳霜出生在洛杉矶唐人街的花街,为一黄姓华人移民的第三代,英文名字叫ANNA。黄柳霜的父亲黄善兴,在唐人街开一家洗衣铺来维持生计。
黄家有8个孩子,ANNA排行第二。一次,她去看了一场电影。这场电影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
早期的好莱坞电影往往会特地到唐人街取外景。每每此时,ANNA就会去街头拍片现场看热闹,回家后就对镜模仿着演员的脸部表情。很快,ANNA便成拍片现场的常客。那年,她才9岁。
14岁那年,她终于等到上镜的机会。尽管那是《红灯笼》中一个无名的小角色,但无论如何,这个角色打开了她通往好莱坞的大门。好莱坞的导演们从此对这个中国娃娃有了印象,有需要时就会叫她。
1921年,她终于争取到在电影《人生》中与当时的好莱坞大牌男明星LonChaneySrt搭档演对手戏。她的表演天赋令她不断出现在电影杂志上,黄柳霜这个名字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17岁,黄柳霜出演了好莱坞首部彩色电影《海逝》,楚楚动人的她获得好评如潮。
《海逝》的成功,令黄柳霜又获得了一次机会,在《巴格达窃贼》中扮演一个漂亮的蒙古女奴。《巴格达窃贼》的电影海报传遍欧美和亚洲,票房十分喜人,成为当年好莱坞最卖座的片子之一。黄柳霜也随之名声大噪,甚至成了电影杂志的封面女郎。
黄柳霜
种族歧视的替罪羊
20岁不到,黄柳霜已参加了十几部好莱坞影片的拍摄。但是,有如当时的华人永远无法进入美国主流社会一样,大红大紫的黄柳霜从来没有出演女主角的机会。
黄柳霜的从影生涯,不幸正值美国社会种族偏见最强烈的时代。在好莱坞片中都把华人描写为强盗毒贩、杀人放火、野蛮无理、狡猾残暴等形象。影片中的华裔女性不是妓女就是女奴。黄柳霜作为好莱坞第一个华人女明星,如果坚持要在好莱坞占一席之地,就只能屈从于按西方人的观念塑造出的中国娃娃概念:艳丽暴露,软弱及充满屈辱感。
这样的既定角色非但阻碍了她在演技上的进展,更给她带来来自华人社会的众多谴责和负面评价,令她成为美国国会1882年通过的《排华法案》的替罪羊。
种种遭遇令黄柳霜深感挫折。1928年她毅然离开了好莱坞到欧洲发展。在德国拍的影片《歌》,令她的知名度又大大提升。1929年她主演了《唐人街繁华梦》,是她那个时期的代表作。
旅欧3年后,她又重回美国,回到好莱坞。同年,她参加百老汇舞台剧《OntheSpot(闪光)》的演出。演出的成功说明她同样具备舞台剧的表演才能。《纽约时报》称她为“不可思议的纯情玉女”。在欧洲获得的盛名,令她得以与日裔男演员共同担当《龙的女儿》的主演。但中国的同胞仍不理解她。
她的从影生涯受到极大打击,使她在据赛珍珠的《大地》改编的电影《大地》中的落选。
盛名之下的黄柳霜仍夹在美国强硬的种族歧视和华人高亢的民族主义夹缝之间。
卖掉首饰支持抗战
因《大地》而“受伤”后,黄柳霜远渡太平洋到中国探望已从美国回台山老家定居的家人。在上海,她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连带那些一向指责她的媒体,也对她十分友好。这样的欢迎令她感动万分。她交了许多中国朋友,包括一代戏剧大师梅兰芳,还有影后胡蝶。
黄柳霜回美国后不久,抗日战争爆发,她心忧如焚。在电影界的宴会上,在慈善机构的集会上,她多次发表演说,呼吁美国民众积极支持中国抗战,将自己在中国选购的众多珠宝首饰拿出来义卖,将所得义款一分不留,于1939年汇回中国支持抗战。
1942年到1943年,宋美龄访问美国,在美国国会发表了那篇著名的演讲,宣传中国抗日,引起美国各界巨大轰动。在影都好莱坞,宋美龄也不失时机地对3万听众演讲,令美国人对中国、中国人和中国妇女有客观的了解。
在好莱坞的演讲台上,许多著名影星众星托月般地簇拥在宋美龄左右,唯独没有黄柳霜这位好莱坞唯一的华裔女明星的身影。
黄柳霜为此十分失落。她确实想为报效祖国尽一份力,后来得知,恰恰是以宋美龄为代表的“祖国”将她拒之门外。理由是,黄柳霜代表的是只有洗衣店、餐馆老板、黑帮和苦力组成的旧中国人形象。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