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明星”眼中的内地演出市场:“人傻、钱多、速来”
演出票价格构成中最大的因素还在于“人”,也就是明星艺人的酬劳。据演出策划人宋柯称,一些艺人的出场费占到总成本的50%以上。特别在欧美明星来华演出时,由于演出商之间相互抬价,造成的错觉就是中国观众的钱特别好赚。有报道称,欧洲的演出商,在欧洲卖一个项目,与到中国卖一个项目,中间的价钱能差出 10倍。2001年的“世界三大男高音”紫禁城广场音乐会吸引国内多家演出商竞标,最后380万美元的成交价,费用数倍于“三高”在韩国的价格,当这些都转到门票上,2000美元的最高价也就不奇怪了。
一位演出商在评价“三高”项目时说,聪明的外国演出商,拿来一个好项目,往中国市场这么一放,转身就走,其它都不用操心,只需要看着中国演出商们来争抢这个项目。中间人一多,层层加价,经常导致最后出场费比国际惯例还要高
大量赠票的存在为黄牛党提供了获利空间,图为黄牛在场馆外兜售赠票。
赠票占所有座位的30%至40%
在演出各项成本中,最难控制的就是灰色地带,即公关赠票。FT中文网《中国演出票价为何贵?》透露,据不成文的规定,每次举办大型演出,演出商要各级主管部门、媒体、赞助商留座,加起来要占到所有座位的百分之三十到四十,要想盈利,只能提高可以出售的那些票的价格。这就意味着,当你一脸沉醉地摇晃着荧光棒的时候,也许没有想到,你同时也已经为那个坐在你前后左右的人买了单。
“说实话,没有演出商真心愿意赠票,但确实存在不赠票就不行的理由,这些理由有强制性的,也有人情上的,还有怕冷场丢面子的,赠票的苦酒一多半是演出商自己酿的,实际促成了票价怪圈的形成。”中国动漫集团副总经理胡月明说。实际上,大多数歌手在与演出商签订的合同中,都会对上座率提出明文要求,以避免冷场尴尬,若实际售票率达不到,演出商就有可能主动向外赠票来填满场子。
团体票的销售额占了总销售额的30%,起到关键作用
有演出商介绍,内地演出门票的一个重要流向是那些拿支票来购买的大企业。尤其到节假日,赠送高档演出门票,已经演变成企事业单位的重要公关手段。“给自己的客户送一张高档演出的门票,既体面又显得很有文化,价格当然就不是主要考虑因素了。”一位在公司负责公关工作的张先生称。莎拉・布莱曼2009年北京演唱会,最高票价是2600元,团体客户并未因高票价降低购票热情,在这次赢利的演出活动中,团体票的销售额占了总销售额的30%,起到关键作用。
高税收,审批繁琐,演出商没耐心培育市场
受困高税率,国内演出业普遍承受“中国式烦恼”。据北京政协2010年提出的建言,多数文化文化演出场所没有被列为公共文化设施,不仅要缴纳房产税,而且按照商业和娱乐业的标准缴纳5%至20%的营业税。一家民营演艺公司董事长称,不算付给剧场方的租金,一张票有5.5%的营业税、25%的企业所得税,总体有30.5%的税赋。此外,如果艺人来自港台,还将遇到现阶段无法解决的双重纳税问题,只能上调出场费以弥补“损失”。
内地有基数庞大的潜在观众市场,如果耐心培育市场,形成消费习惯,商机自然不言而喻。但主办者多半不愿意“放长线”的原因还在于演出管制的存在。据媒体披露,组织一场演出,需要几十个部门批条子,公安,消防,文化主管部门等各个都有权力不允许办演出,涉外演出还要经过海关、检疫等等。演出场地也有严格限制,演出主办方的资格也受到审批。一系列相关的行政障碍导致演出组织者缺乏综合开发的耐心和经验,市场一旦形成某种定势就没有人愿意率先打破它,既然搞一场就能回本或者赚钱,何必还费劲连续很多场。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