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嫂》中的形象朴实无华
倪萍宣传新书《姥姥语录》
电视剧《月嫂》正于广州综合频道热播,主演倪萍近日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专访。自离开春晚舞台后,倪萍渐渐淡出了观众的视线,对于主持工作,倪萍并不留恋,坦言“年纪大了,要离开了”。比起当主持人的日子,倪萍当下的生活似乎更加出彩,“我现在写书、画画,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没浪费一天工夫。”
谈新戏:演活底层人物全靠用心
倪萍在《月嫂》中饰演金牌月嫂牛丰收,一个从东北到上海当月嫂的女人,性格直来直往,开朗热情。倪萍表示这个角色最打动她的地方是:“像她这样不顾忌太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是我在生活中很难做到的。”
羊城晚报:“月嫂”这个角色离你的现实生活很远,但你却把她演活了,是如何做到的?
倪萍:因为职业的关系,我的生活离底层社会比较远,但不代表不能够了解他们。平常生活中,我会主动跟不同的人打交道。例如到菜场买菜,会跟卖菜的人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另外,还有文学作品可以借鉴,通过各种方式观察和了解不同人的特点,再将这些东西综合在一起。
羊城晚报:您演过的角色大多是底层人物,例如护士、农村妇女、山村教师等,是刻意选择这些角色吗?
倪萍:不是刻意的,我接戏的标准主要是看角色够不够生动,我喜欢演内心张力大的人物。演每一个角色,我都会十分投入和忘我,完全陷入角色的生活中。演牛丰收时,我那两个月都是穿着戏里的衣服,走路也会刻意地走得很快,想象自己就是牛丰收。
羊城晚报:完全沉浸在角色中,过后会不会很难出戏?
倪萍:不会,人毕竟有自己的生活,演完一个角色就会放下。不过我很享受角色带来的体验,能够尝试各种不一样的生活。
羊城晚报:这次拍戏还要照顾小搭档―――刚满一个月的小宝宝,有当妈妈的经验是不是比较得心应手?
倪萍:是啊,我也是母亲,一抱起宝宝就会很自然地去照顾他,有时候会忘记是在面对镜头,完全是一种自然的反应。
羊城晚报:在戏里你跟“情敌”叶童有不少对手戏,你们合作得怎么样?
倪萍:她是一个很好的演员,虽然大家的演绎方式不一样,但还是配合得很好。我们在戏外没有太多交流,她是一个比较安静的人,我也是属于那种不出门的人。
谈近况:写书画画没有浪费一天
春节期间倪萍亮相东方卫视《达人春晚》后,一度传出她将复出当主持。对此倪萍表示暂时没有这个打算,不过如果碰到好的团队、好的栏目,“我还是愿意做主持人、做节目的,但这要看机缘”。
羊城晚报:很多人觉得您离开主持界挺可惜的,您有失落感吗?
倪萍:当初离开那个舞台,是觉得那里不再需要我了,不断有新的主持人,我年纪也大了,再做下去只是在不断地重复。对于这个选择不能说对或错,只是人生有不同的阶段,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
羊城晚报:最近您出了新书《姥姥语录》,为什么会出这本书?
倪萍: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我一直都有这个愿望。我和姥姥的感情特别好,她的离开让我很接受不了,那时都不能提姥姥这两个字,一拿笔眼泪就哗哗的。但现在已经平静多了,书里也一点儿没有所谓的煽情,就是真实地写我能想起来的那些事。
羊城晚报:这本书写了多久?
倪萍:大概20天,不算快了。因为这是50年的积累,写的时候,笔跟不上脑子,所有的事情都历历在目。
羊城晚报:很多读者被你和姥姥的故事感动了。
倪萍:仔细回想起来,姥姥说的那些话,做的那些事,可能咱爹咱妈都说过做过,只不过是时间久了,我们忘了。我觉得这是一本很普通的书,只要勤快,人人都能写。这本书火了,可能是大家看了产生共鸣,想起了自己的爸妈,想回家去看看,和老人吃顿饭……我想这本书最大的意义也就在于此。
羊城晚报:能说说您现在的生活吗?
倪萍:和大家都一样,忙着一天三餐。姥姥走了,还有我妈要照顾,我妈也快80了。孩子才12岁,小学五年级,要陪他读书。同时也要工作,才50多岁的人,不能闲着。偶尔拍拍电影、电视剧,但是拍得不多,因为找我的都是同类型的角色,苦大仇深的、穷得不得了的,一个电影哭八百回,我都演够了。前一阶段写书,需要配插画,我就迷上了画画。画画这个职业真是好,你想做成什么样就能做成什么样,完全是独立的,不像做电视节目,需要一个团队才行。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