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王朔两位顽主通过《非2》进行了一场对话
当年的电影《顽主》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冯小刚王朔两人分道十年之后再度携手
策划:新浪娱乐策划部 撰文:许伟中
前言
生活永远比电影精彩。冯小刚和王朔时隔多年后的再度携手,从《非诚勿扰2》筹拍之日起,就已成为一个无须炒作便足已吸引无数眼球的话题。
二十多年前,正是以两人为代表的这拨儿人意气风发的时候,那时的他们有个共同的雅号,叫“顽主”。
这个原属于北京方言的名词之所以风行一时,要得益于王朔的小说和米家山在1988年执导的同名电影。“顽主”的定义模糊得很,宽泛来说,指的是 80年代中后期的那拨儿青年人中的一部分:他们表面上满不在乎、无所事事,以混不吝的姿态挑战着世俗和传统的价值观,但骨子里却有着满腔不知该何从发泄的愤怒,以及莫名的强烈道义感和责任感。
20多年过去,当年的顽主早生华发,昔日的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已经化作了今日的苍孙无限好。已近黄昏的他们回首往事,不知心中更多的是欣慰、苍凉还是绝望。本期特别报告,解读冯小刚与王朔在《非诚勿扰2》中的心灵交流,关注顽主一代二十年坎坷人生。
分道多年的王朔冯小刚,因《非2》再度携手
【壹】一场对话:两个顽主的电影心事
《非诚勿扰2》因王朔的加盟,风格大变。细细品味,冯王两人时隔多年后的再次合作,与其说是拍了一部电影,不如说是两个昔日的顽主,关于爱与死的一场对话――在阅尽人间沧桑之后,对爱情也好、生死也罢,都有了一番近乎超脱的认识。两个人一拍即合,莫逆于心,《非2》由此诞生。戏谑之下,袒露的是两个人的心扉。
1、冯小刚的U型转弯
十多年来,大家对冯小刚的作品有了一个既定的认识。在《非2》里,冯导玩了一个甩尾漂移,成就了一个U型转弯。
传统的桥段还在用,可一切又有所不同。以喜剧的形式拍葬礼也不是第一次了,当年的《大腕》同样也是拍一个生者的葬礼,但两者风骨完全不同:《大腕》拍喜剧葬礼,调侃的是广告:彪驴、报丧鸟、可笑可乐、金鸟奖,都是被讥讽的对象。而《非2》里李香山的人生告别会却是人生的反思,甚至说出来的话都那么沉重:“今天又送了我一程。你们的善、你们的好,我都记下了,都拷进脑子里了。我将带着这些记忆走过火葬场。我没了,这些信息还在,随烟散播、和光同尘、作为来世相谢的依据”。
当对死亡的调侃化为对人生的敬畏的时候,冯小刚的电影已经完成了一次蜕变。
2、王朔的理性思辨
“冯爷和朔爷的联袂,恍若让人重回《顽主》、《甲方乙方》的时代,台词贫死人不要命,搞笑的同时也隐藏着一种人生智慧,但《非2》与冯氏喜剧之前的作品还是有所区别的,除了藏进一种散文式的文艺成分外,它的喜剧风格也不再是由一串串由语言构成的抖机灵,而是在表达着一份只有过来人才会懂得的对世间万物的通透态度。”资深文化评论人韩浩月如是说。
的确,很多年轻人对本片中导演和编剧所要表达的内涵不能充分理解。“人生是一种修行”这样的人生喟叹也好,“婚姻怎么都是错,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这样的表达也罢,都是曾经沧海后的凝思。
王朔的加入,使得冯小刚对人生的理性梳理多了几分思辨的色彩,因而显得厚重得近乎沉重。而这种沉重,是深得昔日那些顽主的认同和好评的。
对爱情的参悟,仅是《非2》的一个外壳,王朔和冯小刚完全是借壳上市,实际上是想表达自己对人生的虚无和绝望。所以说,《非2》其实真的并不是《非诚勿扰》的续集,而是两个老顽主的一场新对话,只是两个人不再面对面瞅对方,而是开始共同面朝大海,一舒襟怀。
时隔多年,一拍即合。非干病酒,全怪悲秋。
已到知天命年纪的王朔早已不再是当年的顽主
对于如今的冯导而言,拍电影无关名利,只是兴趣
【贰】十年恩怨:友情变得更加结实
“谁也不图谁什么了,这朋友交的反而结实。”《非2》中的这句台词怎么听怎么别有深意。
王朔当年和冯小刚在一起经常厮混(就连冯小刚追求徐帆,王朔都帮着出了不少主意),两人形影不离,用北京话来说,是穿一条裤子的铁瓷儿。王朔的小说中,有的主人公的名字干脆就叫了冯小刚。冯早期的诸多作品,要么脱胎于王朔的小说,要么有这位高参助拳,两个人关系之亲密可见一斑。
《甲方乙方》之后,冯小刚和王朔的关系日渐疏远。在拍《一声叹息》前,两人就已经分道。
个中缘由,众说纷纭,没料到这一冷就是十年。十年之后,两个人又到了一起。对这个再续前缘,冯小刚轻描淡写地举重若轻。实际如何呢?《非2》里,李香山说自己和秦奋是知心不换命、托孤不托妻的朋友,按冯小刚的解读,这是“看似冷漠、实则非常信赖的一种关系”。 什么都不图了,朋友交的才结实。
这句话或许是王冯二人再度和解的原因之一。经历十年奋争,金钱、荣誉于二人而言都已经是囊中之物,两个顽主已经超越了去争这些的阶段。他们的人生坐标已然转移,开始寻求内心矛盾的消解,也许他们意识到:只有心结打开,人才会平和幸福。
顽主们总有一个共同特质:骨子里太正经太严肃,但年轻时总要靠戏谑来伪装。然而,过了知天命之年,他们却厌倦了矫饰,撕下了面具,表达出了自己的庄重。这种表达的一个副产品就是:他们不相信爱情的同时,也不再苛求友谊。而这个不苛求,却使得他们重拾了友谊。
【叁】二十载顽主人生路:活着就是一种修行
多年之后,《顽主》中几大主演命运迥异
愤青可以很平和,顽主可以很传统。当年那些以“一点儿正经没有”而自我标榜的青年,历经20多年后,如今心境已经苍凉。不管是他们作品的风格、对人生的感悟,还是他们对事业的认知,有共同的某种烙印,也有着不同的轨迹。与王冯二人名利场浮沉多年后的厌倦铅华相比,昔日的其他顽主们命运各异,有的仍在追忆往昔,有的仍然入俗随流,跟着时代而动。
1、 《顽主》里的顽主
葛优独霸贺岁档,成了名副其实的大腕儿
张国立在电视剧领域发展得风生水起
发福了的梁天不再是往日的顽主模样
电影《顽主》拍摄于1988年,对于3T公司里面的这些小青年,电影学者邵牧君在《略论王朔电影》中写道:“他们蔑视上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不分青红皂白地反对一切制约他们的‘自由’的‘思想教条’。他们不同于西方‘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愤怒的青年’之类,因为他们既未有过从有所追求到理想破灭的心灵历程,也不厌弃物质文明,更没有为反对社会不公正而自我牺牲的精神”。
导演米家山对此并不认同,他认为“他们是在踏踏实实、本本分分、规规矩矩地生活,比起那些倒爷、违法乱纪者,比起那些利用权势投机的人,他们要诚实可爱得多”。
当年这部颇显另类的电影能公映,体现了在审片上空前的宽松。正是这种宽松,使得影片大热,几位主演开始为观众所熟知。
在出演《顽主》之前,葛优已经在舞台和银幕上忙活了近十年,一直是龙套,所以少有人耳闻。《顽主》与葛优的结缘“纯属偶然”。导演米家山回忆说,当年为《顽主》招募演员时,有个人前来应征,此人是葛优的朋友,因为没有单人照,于是交来一张合影,其中就有葛优。看着坐在后排的葛优一脸装傻的表情,米家山立马认定这个角色非葛优莫属。
赵宝刚说,葛优是时代的产物,在《顽主》之前,他只能演匪兵甲乙之类的角色,而《顽主》这部片子却让他成为了主角。葛优认可这种说法,并说这部戏是他演艺事业的开端:“如果没有《顽主》这个戏,说不定我演员也做不成了。”
于观这个人物人选开始考虑过谢园,谢园觉得夹在葛优、梁天这样的两张脸中间太不容易出彩拒绝了,结果张国立承担起了这个角色。张国立与米家山是老相识,早在1983年米家山导演的电视剧《弯弯的石径》中,当时在铁路文工团工作的张国立就参加了拍摄。五年以后,在《顽主》中,33岁的张国立所饰的于观,成功地表现了这位调侃别人也调侃自己的城市“多余人”形象,在剧中,脸谱比较主旋律的他并没有输给葛优和梁天这两个谐星面孔。
演马青是出身书香门第的梁天,当时还是工厂工人,在片子中,吊儿郎当,一双笑眯眯小眼睛,一副一点儿正经没有的小混混样子,这副形象成了他的固定戏路,其后接的各种角色,大多都是这一类型。
当时人们惊呼,从那刻起,开始了丑星当道的时代。实际上,除了对男主角长相的多元化的接受,一种新的电影语言模式开始让人们意识到,电影原来也可以这么拍。
近十年后,《甲方乙方》横空出世,人们惊讶地发现:这部片子和1988年的《顽主》在语言风格上有着相当的相似度,甚至骨子里是一脉相承的。这是很好理解的:都是王朔这个顽主惹的祸。
2、顽主们的江湖和传说
与王朔同时代的海岩已成电视剧领军人物
赵宝刚捧红了一大批影视明星
《奋斗》被认为是在描摹80后新顽主
葛优从《顽主》后,顺风顺水,先后接拍了《围城》、《霸王别姬》、《活着》,之后就是冯小刚的贺岁片系列,风头一时无两,如今已是男星中的翘楚,最为炙手可热,2010年度三大贺岁片《赵氏孤儿》、《让子弹飞》、《非2》都有他主演就是明证;
张国立在《顽主》之后抛开自己在西南如火如荼的事业,来到北京发展,这个风险冒的显然是值得的,因为自此后他的发展是顺风顺水,如今更是家喻户晓,在业界的影响力毋庸置疑,在《一声叹息》、《手机》、《建国大业》、《铁齿铜牙纪晓岚》《金婚》等多部作品都有上佳表现,自己在主持和导演方面也卓有建树;
梁天在《顽主》之后因参演《我爱我家》红极一时,但戏路限制,发展与葛优等不可同日而语,渐渐隐入幕后,如今走平民路线,在喜剧圈子里作品不少,号称要拍一辈子平民喜剧。当然,早已发福的梁天,也无复当年那副顽主形象了;
导演米家山已多年没有有影响力的作品,在片中饰演丁小鲁的潘虹(当时还是米的妻子,不久就劳燕分飞了)如今仍活跃在影视表演的第一线,只不过,当年风华绝代的杜十娘已经成了戏骨级前辈,《金粉世家》里那种大家族严厉的婆婆成了她的招牌形象;
女主角马晓晴被许多导演称为女演员中的可造之才,之后拍过《周末情人》《疯狂的夏日》《香魂女》等很多作品,但近年已离开演艺圈,隐居上海,鲜有消息出来;
《顽主》中的作家宝康,是由非专业演员李耕主演。李耕的正式身份是广告界大腕,至今还经常在戏里客串(如《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的贾三彪子),称得上是黄金配角;
……
不管这些演员发展如何,都不会忘记《顽主》这样一个曾经的起点。前两年春节,米家山收到葛优发来的一条短信,祝他新年快乐,说自己能走到今天,和当年的《顽主》分不开。米家山将短信一直保存着,他说:“20多年了,还能发这样一条短信,对人保持一份尊重,我很感动。”
除了电影的主创,彼时彼刻的各路顽主此时此刻也在各自盛开。
冯小刚不用说了,由“西粮太守”、美工成为如今票房最成功的导演,期间的经历就够拍一部电影的了。
在顽主眼里,什么都是个玩儿,也只有这样,技也近乎道,玩什么才能玩到一种境界和水平。
同样在军区大院长大的王中军也该算个大顽主。华谊兄弟已经上市,作为老板,王中军已经不再执著于钱财的累积,他不喜欢在办公室工作,喜欢到世界各地,跟不同的人谈生意。在很多时候,他的生活更侧重于休闲。尽管如此,他对这种状态仍有遗憾。“美国的年轻一代,35岁就退休了。很简单,把公司一卖,拿到了一亿美元,够了,什么都不用干了。中国人做不到。我有条件的话,35岁可以退休,可我35岁刚开始奋斗。”
与王朔同时代的海岩,已经成为电视剧领域的领军人物:一个小学没毕业,第一份职业是监狱厨师的人,如今在商界和娱乐圈都呼风唤雨,既是一位成功的作家,也是一位成功的经营者。从《便衣警察》开始,海岩就已经蜚声全国,之后《永不瞑目》《玉观音》等剧的成功,更是使得海岩剧成了一个品牌。但海岩却这样总结自己:“一流的室内设计师,二流的酒店管理者,三流的作家,四流的编剧。”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一脚踏在文化里面,一脚踏在文化外面”。顽主做得如此潇洒而游刃有余,实在有几分举重若轻的意味。
在《非2》里客串了一把评委的导演赵宝刚在圈内几乎和冯小刚同时起步,翻砂工出身的他以《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儿》《永不瞑目》《像雾像雨又像风》《奋斗》等电视剧先后捧红了一大批影视红星,就连他自己也都不谦虚地说:“我让无名的变知名,让知名的变著名。”与此同时,他还是个不错的演员,当年在老版《四世同堂》里演瑞丰时就有上佳表现,新版里他又出演了冠晓荷一角。
要特别指出的是:他执导的《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等作品,被评论界认为是描摹80后新一代顽主之作。在当年那拨儿顽主叱咤风云的时代出生的孩子,如今已成了新一代顽主,“苍孙”们在《非2》里的慨叹,也就不难理解了。
江湖还是江湖,但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江湖啦。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