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已经做好了失望的准备,但没想到是这样的失望至极!整部电影除了人物名字用了原著、老三的病是白血病之外,其它我都觉得风马牛不相及。本来想看完后用“加减法”陈述一下感想,但看来只能用“≠”了。
通篇电影里,没发现静秋哪里值得老三倾其身心的爱,也没发现老三哪里值得静秋想“以身相许”,他们的爱是来的那样突兀,爱的过程是那样的平淡,难以让人信服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终其一生也不怨不悔的爱!
1、电影里把由村长讲述山楂树的传说,改成了由带队的老师讲述了那棵山楂树的故事,很是莫名奇妙。而且那个带队的老师还是跟队长抢过来讲的,李雪健一副无奈的样子,就像是被抢了台词。且直接给那棵树命名为“英雄的山楂树”。
2、事先看到媒体宣传好多名人都看哭了,我想最起码也有点值得掉泪的情节吧,所以在没带包的情况下我特意带了三张纸巾准备拭泪,结果一张没用上,只是在老三静秋隔河相送的时候那朦朦胧胧的气氛感动了一下。倒是全场观众有几次笑场。
电影里的静秋无才、无貌、无责、无理、无艺、无智慧。
无才:从到西坪村(电影里将西村坪改成西坪村)就开始写那颗“英雄的山楂树”文章,一直到老三出去几天回来跟她对话说她还在写那颗“英雄的山楂树”的故事,这是才女的速度吗?
无貌:这个貌绝对不会让真实的老三一见钟情的!眼睛的肿就不说了,整个一没发育好的儿童,让人无心也不忍心和她发展爱情。
无责:原著中静秋为了照顾家庭承担了多少与她年纪不相称的责任,当老三看到她那双嵌满石灰渣的脚落泪、为让她看病不惜拿刀伤自己的手时,我们也不禁落泪,可电影里她的脚也仅仅是为了表现好早转正才要求去铺学校的操场的。电影里对静秋的打零工轻描淡写,打零工时干活的动作十分做作。对弟弟(电影多出来个弟弟)妹妹也没有关心爱怜,只想让弟弟妹妹帮她隐瞒恋情。
无理:当老三要带她去医院时,她居然是因为怕打针不愿去医院才“不去、就不去”,当老三拿出刀子划伤自己时,观众一片笑声。当他们从医院回来时,老三居然双手不扶把故意吓静秋引得静秋居然在大街上咋咋呼呼嬉闹不止,结果被妈妈抓个正着,观众又一番哄笑。这哪是一向谨慎、恐怕让人看出些许端倪的静秋和时时注意保护静秋的老三能做的出来的事情。
无艺:小说中的静秋多才多艺,写作、兵乓球、排球、手风琴、做衣服、做鞋样样拿的起来。可电影里只展示了她打排球,记得静秋是二传手,可她只是在那里用胳膊掂来掂去,哪有一点场上核心二传手的技术。老三给她买了一块布,她说拿回去让家有缝纫机的她的同学(钟萍?)给她做衣服。
无智慧:上面他们在大街上嬉闹无智慧。静秋为了去医院看老三,跟妈妈撒谎说是去农场三天、而跟学校又没请假(好像是这样的),老三问起请假的事,她像是赌气地说:你不是一向认为我谨小慎微吗,这次我就胆大一次(大意如此)。这哪里是静秋的行事风格,书中聪明智慧的静秋无论干什么都是考虑的周周全全。电影中静秋在知道老三得了重病的情况下,第一晚医院不让陪床,她就在医院门口坐一晚,据说这个镜头曾感动的一些人流泪,而我恰恰相反,我认为这是静秋(戏里的)愚蠢不懂事,你不知道老三惦记心疼你呀,你在那里坐一晚诚心让一个重病的人不休息呀,编剧你哪怕让静秋有点智慧假装去找旅馆(虽然没介绍信住不了旅馆,反正编剧是瞎编就瞎编到底呗)而躲到车站去,也比现在的编排更感人啊。
这个无才、无貌责、无理、无艺、无智慧的电影里的静秋,老三凭什么爱她?
3、且不说电影里的季节和小说中的季节不符,但说电影自身的季节就混乱,静秋初次见老三时老三穿大衣、静秋穿外套,而在他们认识一年纪念日那天,老三去看静秋时,老三仍穿大衣,静秋却穿短袖和裙子,连我身边的观众都发现这个破绽了。静秋毕业送同学下乡时,静秋仍穿短袖,说明是夏季,而众多人等却有穿短袖的、有穿内外两件衣服的,南方的夏季,恐怕穿短袖都嫌热呢,却让演员穿外套,这么明显的穿帮太不负责任了。
4、原著中静秋曾引用毛主席的语录,跟老三说“不要一棍子把人打死,好,我不打死,但是毛主席好像还说过,从一个人的过去,就可以看到他的现在;从一个人的现在,就可以看到他的未来—-”透着俏皮的智慧。但在电影中人物的几次引用语录都傻乎乎的,静秋为了早转正要求去铺球场,在校领导面前傻乎乎地喊起“一不怕苦,而不怕死”,这是那个巧借毛主席的话打哑老三的“她看着他,有点得意”机灵的静秋吗?
5、原著中老三那些著名的情话说的那样自然、感人,而电影中老三的名言却说的那样突兀,也难怪,这是一对碰不出火花的情侣,加上男主角的嗓音也不动听,所以他念不出:“静秋,静秋,你可能还没有爱过,所以你不相信这世界上有永远的爱情。等你爱上谁了,你就知道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你宁可死,也不会对她出尔反尔的—”的意境。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