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诚勿扰孟非:马诺能走红是因媒体恶趣味(组图) |
www.sinoca.com 2010-05-28 网易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非诚勿扰》中的光头主持孟非实际上早已凭一档民生新闻类节目《南京零距离》在当地家喻户晓。日前网易娱乐探班《非诚勿扰》并独家专访主持人孟非 ,他对目前马诺的走红发表了自己看法,认为是媒体低俗的趣味所致。
随着《非诚勿扰》的走红,光头主持人孟非也一夜之间成为大众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人物,但实际上,他早已凭一档民生新闻类节目《南京零距离》在当地家喻户晓。日前网易娱乐探班《非诚勿扰》,独家专访主持人孟非。他表示,在《南京零距离》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更重要;《非诚勿扰》中需要听更多嘉宾展示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经历。而对于“拜金女”马诺的走红,孟非在接受采访时则反问网易娱乐:“我也很想请问你们,她为什么那么红?”
据说,在《非诚勿扰》的节目组,那句名言“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被大家广泛引用。允许嘉宾说真话,展现更丰富的人生和人性,于是主持人孟非在接受采访时候说,“《非诚勿扰》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于,这里有很多真实答案,而非标准答案。”在他看来,这世界绝不是非黑即白,作为个体,保持好独立性,那样便好。
从不同角度了解孟非是很有意思的过程。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部分人讲孟非形容为主播界的“陈道明”:低调――不爱抛头露面,疏离――对待荣辱比较超然;而在熟悉的编导眼中,他是可以随时开玩笑的,节目录制的过程中常常来一些幽默而非低俗的笑话调节气氛;在部分同事眼中,他勤勉而有思想,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批判能力。他的粉丝喜欢叫他“孟爷爷”,那时他博客众多名字中的一个;他的昵称叫做“站着睡觉”,透着一股子不肯随波逐流的劲儿;他常常在博客上发布自己对热点时事的观点,却拒绝交流和评价;网上流传着很多有关他婚姻的版本,于是他自个儿澄清:我只结过一次婚,太太是我同班同学,有一个上初中的女儿。一家人都很普通,很幸福。
他明明看起来很丰富,他却拒绝过度解读;他明明很多面,却一直要告诉别人一切都是因为我很真实。你常常无法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也许就是因为他从来不给标准答案,而给的是真实答案,而这种真实答案,便绝对不是旋律单一,黑白两色。
《南京零距离》:独立思考更重要
在5月22日录制《非诚勿扰》的现场,孟非开玩笑说:“自从开始主持《非诚勿扰》,《零距离》就有一批固定的人在下面骂我,他们觉得我来主持《非诚勿扰》是对《零距离》的背叛。”拥有这种看法的不在少数,常常会在网上看到同样的言论,孟非回答:“不管是《南京零距离》还是《非诚勿扰》都是领导安排的工作,无所谓背叛一说,这也是不以我个人喜好为转移的。有人关注就是给你面子,所以我想告诉他们,谢谢关注。”
理智优先,情感慢行,这种回答也带有孟非的主持风格。对全国绝大多数观众而言,孟非是因为《非诚勿扰》被熟知,但实际上,2003年孟非因为主持本地节目《南京零距离》被评为“中国十大新锐主持人”、和“中国百优电视节目主持人”。
有关孟非的故事,网上有绘声绘色的版本:因为数理化成绩太差高考落榜;南下当搬运工、在报社印刷厂担任小工,他经历过一段颠沛的生活;在江苏电视台体育组担任一名接待员,随后成为临时记者、正式记者、制片人,而在2002年1月《南京零距离》开播,光头孟非成为“说新闻”的典范,声名鹊起,颇有“寒窗十载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戏剧性。
但在接受采访时,孟非淡淡地否认:这些经历都是真的,但我的故事没有那么励志,从《零距离》到《非诚勿扰》,之所以走到今天,也许就是因为我性格中比较被动的原因。如何理解这种“被动”,孟非回答说,也就是“基本上是因为我对待每一个工作都抱着认真完成的心态,做好分内事。”
网易娱乐:你的博客名字叫做“站着睡觉”,为什么?还不让评论。
孟非:我博客的名字经常改,大概快的时候十天半个月换一个名字,慢的时候两、三个月换一个名字。(为什么,是“签名控”吗?)不是,被迫害过的就是这样,如果哪一天有人突然通知你,把你博客的密码交出来,让有关部门审核之后你就会知道,我博客的照片,头像经常换,签名经常换。反正就是要让这个点击的人越来越少,知道的人越来越少就是我的终极目的。关闭评论的原因跟改名字是一样的,大家上网都是想要表达、交流、互动,我把交流互动的功能取消了,我没有这个诉求,没有想和别人沟通、交流的愿望。
网易娱乐:你在节目中表达很直接,很直率,所以也有人说你是“愤青”
孟非:我要做新闻,你对有些事就得有看法,不代表我就一定是愤青。你要不让我做新闻节目,每天都让我跟一群男男女女搞在一块,都说点男女关系的事,我绝对不会发表这方面的议论,谁有病啊,每天起来你跟谁过不去较劲啊,没办法,每天到了新闻直播的时候,需要有一篇评论。
网易娱乐:你更热爱新闻节目,还是更热爱娱乐性的节目?
孟非:我把领导交给我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好完成,这个没有什么挑选的,也没有什么个人的好恶,在我博客上看到的都是我电视上要说的东西,所以我把它弄下来,我在《非诚勿扰》里面说的话,没法儿把它弄成这样的东西,也不需要我弄,所以我就不写。工作是唯一的理由。如果不考虑工作,我一个字也不会写。
网易娱乐:《南京零距离》里,你说话蛮大胆的。你觉得节目的底线在哪里?
孟非:没想过这个问题,好像底限在哪儿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个东西,具体在哪儿也不知道,你碰到就知道了。你碰到有人找你谈话你就知道了。(你碰到过吗)碰到过,博客变成那样了,变成三天两头更名,不能说明问题吗?
网易娱乐:《南京零距离》的视频上,有一段关于你讲铁老大的故事,很有意思。当时南京动车停止运营,铁路部门不给解释,然后你就说你以为自己是特种部队啊,搞的那么神秘兮兮的也不愿意解释,当时感觉你说得好大快人心。
孟非:我说完了这段话之后一个小时接到了领导打来的电话,勒令我以后不许这样说。
网易娱乐:是吗?当时我感觉在那个时候很大快人心,而且并没有坏处。
孟非:很多大快人心的事儿都不让说你知道吗。大家都是这样的,恪守着底线。每个人、每个行业都有它的一些制度性的约束,差不到哪儿去,电视有电视的尺度,报纸、网络都有,可能有一点略微不一样,但总的来说差距不大。
网易娱乐:在《南京零距离》中,你觉得你的读报环节,你的批判意识更重要,还是独立思考更重要? 《南京零距离》和《非诚勿扰》,孟非如今是这两档节目的主持人,而且主持后者比前者显然更有影响力。从主持一档敢于批评的民生时政新闻到主持一档话题不断的娱乐节目,孟非的跨界很成功。但其实孟非也有很多不成功的节目,比如2007年的《绝对唱响》,曾经有人说孟非在主持那么一档节目的时候是“魂不附体”,而为什么在《非诚勿扰》中他却能表达自如呢?在孟非看来,《非诚勿扰》和《南京零距离》红火的原因之一,便在于一定程度上说了一定的真话。
《非诚勿扰》中常常出现骇人的言语,比如“我的手只给男朋友握,其他人握一下要20万”等等,这种“雷语”也许并非是炒作,但作为节目中唯一的两位旁观者孟非和乐嘉,却鲜有旗帜鲜明的观点给予理直气壮的反驳,这也是让不少看着节目生气却无处泻火的人对孟非不满。对此,孟非表示,在《非诚勿扰》中,男嘉宾是系列剧,女嘉宾是连续剧,而主持人不过是剧中的旁白,所以无需浓墨重彩地表达――他相信在每个观众和网友心中,都会有自己的判断和表达方式。
网易娱乐:有网友总结说,《非诚勿扰》和《南京零距离》能够如此之火的原因,也是因为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在大家更习惯于听套话、官话的时候,说了一些真话?
孟非:我也认同这个说法。原因一定很多,但是这可能是其中之一。我们把《非诚勿扰》定义为一个真人秀节目,是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家庭背景、生活体验,《非诚勿扰》尽可能地选取不同的嘉宾的类型,展示更多真实的生活和价值观。
网易娱乐:你觉得《非诚勿扰》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
孟非:我们希望非诚勿扰是一个不仅仅能够让大家与喜欢的人邂逅的地方,更是一个展示价值观的舞台。吸引我的就是这里会有很多真实的答案,而非标准答案。
网易娱乐:某些女嘉宾的话流传很远很广,影响力很大,与之相比感觉主持人的批评不够直接和有力,在部分言论太过分的时候,难道不需要主持人进行有力的批评吗?
孟非:我以前说过男嘉宾是系列剧女嘉宾是连续剧,我觉得我的身份就是剧中的旁白,主持人在这类节目中不需要过度表现。而且,我相信在节目播出之后,每个观众都会有自己判断和评述的方式,我们不需要越俎代庖,替观众发表意见。
网易娱乐:记忆中让你感觉表达最体面的是哪位嘉宾的哪句话?最刺耳的是哪句话?
孟非:最体面的要算王磊吧,面对一切批评和称赞都是“谢谢”,乐嘉评价是“滴水不漏”。最刺耳的就是有一期男嘉宾歧视农民吧,但是女嘉宾的反应都非常有正义感。其实对女嘉宾有偏见的人可以看看那期她们都是怎么说的。
网易娱乐:通过不少嘉宾,传递了当代年轻人的婚恋观。以长者或者过来人的身份看来,你觉得年轻人需要经验和提点吗?
孟非:电视观众不需要被教育,上了节目说了实话就够了,通过台上和网络的反响,他应该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事是错的。给每个人自己判断的机会,因为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立场,我们不能指望所有人都只有一种答案。
拜金现象:这是被媒体过度放大的解读 马诺现象反映出媒体的恶趣味 孟非认为,马诺的走红,以及对拜金现象的过度解读,反映出媒体的恶趣味。 随着《非诚勿扰》节节攀升收视率的,是大量不解甚至质疑的声音:爱情里物质至上、拜金流行、农村和地域歧视……因为在节目中说了一句“我宁愿在宝马车里哭泣”,女嘉宾马诺成为炙手可热的红人,不断地被邀请去参加节目,时刻占据报纸的主要版面。《非诚勿扰》是说了真话,它的趣味是恶俗的吗?孟非认为,《非诚勿扰》只是通过节目展示一点普通人的欢乐,而从传播学上说,负面的东西传播的影响和范围一定大于正面的东西,“拜金”是被媒体过度放大的解读,并表示,马诺的红火是媒体“审丑”的结果。
网易娱乐:你觉得《非诚勿扰》的趣味是高雅的吗?
孟非: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普通的,谈不上高雅,也不低俗,我们试图展示一点普通人的欢乐,挺好。
网易娱乐:我们有个同事,她在看了《非诚勿扰》之后写了一个微博,意思是“非诚勿扰那么火热,总的来说,是中国人说真话的出口太少,好不容易有个公众出口,可以把我爱钱,我要找有钱人这些话说出口,大家就觉得刺激得不得了了。”不知道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
孟非:这个舞台上有很多很多的事儿,可能因为某一期或者某几期节目当中的某一个嘉宾的某一、两句话,给人们留下了那么深刻的印象,成了一个话题之后,人们就津津乐道,这是被媒体过度放大的解读。《非诚勿扰》台上有24个女人,每个女人都说了很多很多话,涉及了很多内容,为什么说到《非诚勿扰》就和马诺和马诺说的宝马紧紧联系在一起呢?这是马诺的问题还是我们节目的问题,还是其他媒体报道的兴趣问题?
网易娱乐:那您如何看待媒体做这种有选择性的报道?
孟非:媒体也有媒体的趣味,对吧?也不是所有的媒体对比如朱真芳或者马诺的一句话会有那么大的兴趣。只不过是大众媒体有一个趋同的兴趣爱好,就是我常常说到的,“人们对高雅东西的追求和爱好各不相同,对低俗的东西,趣味大致相同。”
同样一个女明星她出一张唱片,谁有那么大兴趣?她跟一个来路不明的男人怀孕了,你看那个报纸的兴趣多大?一整版一整版的,这就是兴趣。从传播学上说,负面传播的影响和范围一定大于正面的东西,《非诚勿扰》上那个国家救援队的人,说了大概有二、三十分钟,网上怎么没有人议论这事?也没有媒体反反复复问我这个问题,反反复复问的就是朱真芳。
我们想在舞台上提供那么多芸芸众生的一个真实的生活状态,但为什么有的面会被完全忽略、遗忘,有的面被过度放大。我就举一个例子马诺,你看看这几天所有的报纸,马诺占了多大的版面?马诺去了浙江卫视、马诺又去了某个网站,今天要谈世界杯了,还有人嘲笑她,问她最支持南非世界杯的哪支足球队,她说支持中国队,不停的被放大。她离开我们这儿已经有两、三个月了,但是其他的媒体还在没完没了。
网易娱乐:是否像你说的那样,一个“审丑”时代的到来,所有负面、挑战道德底限的负面人物,反而容易成为媒体的主角,是民众的趣味决定了媒体的趣味吗?
孟非:我不完全觉得公众的兴趣决定了媒体的兴趣。就像刚才我说的,马诺的哪句话很刺耳吗?这句话在我听来是那么的平常,而她就因为这句话,现在成了媒体上最红的人,我觉得有时候是没有道理或者是非理性的,我不愿意为这件事去抨击或者批评谁,或者媒体,我自己也是媒体人,但是我觉得这里面有些东西可能值得我们自己去反思,到底是谁在引导谁的趣味?
如果媒体不表现出这么浓厚的兴趣,马诺自己会感觉到“哎,我这样就红了?”,然后觉得这样能让我红成这样,我很享受,我就继续红下去吧,如果大家都漠视这句话,没有反应的时候,也许她说完了一句话之后不会是那样,对吧?
江苏卫视没有预期到这个节目能那么红,我本人也没有预期到,我可以想象,那些来的女人也没有想过,她怎么知道我说这句话就能红?只不过红了她很爽而已,我们不能为她的爽和不爽,我们预测不了这个事情,我们也不能警告她说“你不能因为说了这句话很爽,以后不许这样说”。
网易娱乐:还是那句话,她还是对一些正统的价值观有一些挑战吧?因为毕竟来说……
孟非:我觉得她们都是一些极其普通和平凡的人,说的话也是极其普通和平凡的话,就像刚才我说的,我琢磨不出来马诺的这句话有什么惊世骇俗的地方,没有吧?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反应?这是我不知道的事情,我也很想请问你们,她为什么那么红?如果说她身材很好,我还能想得出来,我看过,是挺好的,这句话我不知道为什么会那么红。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