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媒关注春晚现象 韩媒体眼红巨额广告收益(图) |
www.sinoca.com 2010-02-22 环球网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要在十几亿华人中找到一个近30年来从没看过CCTV春晚的人,一定很难。”一位新西兰华文媒体负责人在看过今年的春晚后发出这样的议论。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央视春晚,早已成为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围绕这种中国人过年时的新“文化仪式”,各种争论这些年就没有降过温,认为它“宏大、艳丽”的有,说它俗套、没新意,成为“鸡肋”的有,同情它“众口难调”的也有。因为全球华人的议论纷纷,今年的春晚更是出人意料地在国际报道中成为与“中国春运”地位相等的又一个关注点。中国是个“晚会大国”,世界上找不出第二个如此多产晚会的国家。特别是春晚这样的大型晚会,既让韩国等媒体羡慕其巨额的经济效益,又让人不解为什么日子好过了、文化上并不匮乏的中国人偏偏对一台“大杂烩”晚会“又爱又恨”。或许正是在这些羡慕和不解中,春晚逐渐成了世界了解中国多元文化和复杂社会心态的一个新窗口。
“春晚”和“春运”一样受世界关注
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有类似中国春晚这样的大型节目,现在连很多老外都知道“用晚会来庆祝已经成了中国的一种风俗”。《环球时报》驻日记者邀请早稻田大学四年级本科生笠井直子等日本朋友一起看了春晚。在日本年轻人看来,这是场“超级晚会”,很精彩,“大杂烩”的形式也让人印象最深。在越南,几位学习中文的越南人在观看了春晚后对舞美灯光、服装造型等颇为敬佩。河内国家大学学生阮德明表示,“中国在国庆、新年、春节等很多节日都会举办大型文艺晚会,从舞台设计到节目质量越来越具国际水准。”麦特是西班牙的教师,因为家中经常有中国留学生借住,她对中国春节和春晚有所了解。麦特赞叹说:“这样大型的活动要筹备很久,电视台能连续举办27年,本身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每年春节,我都看到很多华人特意凑到一起来看春晚,觉得很温馨。”
春晚在全球华人中引发的热议成了多国媒体在“春运”之后报道中国春节的又一个重点。在同样过春节的新加坡、韩国等周边国家,对春晚的评论更显“内行”。新加坡《联合早报》一篇题为“春晚迟暮”的文章说,“按常识的标准,一台3/4节目不上座的晚会,已经是在失败的边缘了”。但文章也提到,在一些人看来,热热闹闹就是晚会的本意,“众口难调,每年都能办成这个样子就蛮不错了”。另一篇题为“春晚盛宴背后的文化衰落”的文章认为,如果从文化传递角度来说,春晚本身也是一场宣传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最好场所,但从当前的春晚来看,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对接还不顺利,“春晚本身也不断经济化了,在热闹的外衣下,藏着的是一种世俗文化的身体,而这些世俗文化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经过严格性的提炼”。文章甚至说,“30多年前的那场文化灾难导致文化人才的匮乏,后遗症一直到现在还在发作”。《联合早报》2月19日还报道了中国网民戏称的“虎年第一架”―――作家韩寒在自己的博客中批评魔术师刘谦在春晚中的表演是“带了一个诈骗团伙来,演了一出话剧”,而后者随即也在自己的博客中进行了回击。
因为今年春晚的一个小品提到了“赴韩国整容”,韩国媒体对中国春晚的关注超过往年。韩联社称,中国娱乐节目曾经不够发达,因此,全家聚集一堂看春晚成为一种春节文化。甚至有人称,春晚是13亿中国人都看的节目,是中国的 “全民节目”。韩国《东亚日报》详细介绍了小品的剧情,认为这是反映中国的一些社会现象,讽刺盲目整容之风等。不过,该报认为,“整容韩流”进了“送年特辑”节目,并且通过故事情节表明韩国整容技术很高,事实上强化了观众“整容手术到韩国”的印象。在有关报道中还提到“小沈阳”去年“闪电成名”的故事,并说在中国,是否在春晚露面,在哪一时间段露面,成为评价艺人人气度的标杆。
商业化的韩国媒体也十分关注春晚的广告收入。韩联社称,从巨额广告收入就可以看出春晚在中国受欢迎的程度,“2002年春晚广告收入2亿元人民币,而今年有6.5亿元”。在羡慕之余,韩国媒体也表示,今年春晚间接为特定企业做广告“超过了度,越过了线”。韩联社驻沈阳的记者连续几天发回“央视春晚因过分的间接广告令人皱眉”、“过分广告惹恼中国公众”等报道。对于央视网站新年伊始即遭受攻击,韩国媒体也分析说,“无视观众力量的傲慢行为必将带来不良后果”。韩国媒体之所以如此关注中国春晚的这个“败笔”,是因为在广告方面,韩国电视媒体比较规范。韩国各大电视台在娱乐或综艺节目中涉及相关商品时,尽可能不拍出产品的品牌。实在无法避免,需全部露出道具时,电视台常用打马赛克的方法,模糊处理有关道具的品牌。
国内关于今年春晚的批评声也很快传到了日本,在晚会结束不久,关注中国新闻网媒的日本网站recordchina就说,春晚在中国遭遇“满意度寒流”。美国《华尔街日报》2月17日报道说,作为世界最大电视市场上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中国年度春晚已经成了人们发泄对央视不满的重点攻击目标。批评者说,晚会了无生气、令人生厌。文章说,中国官方媒体也加入了批评行列,认为“春晚这种已近而立之年的传统现在过时了,最多也只是一次怀旧之旅”。文章认为,这样的批评还是相对温和的,而观众对“晚会被植入大量广告”的抱怨迫使晚会导演不得不出来辩护。在《华尔街日报》另一篇报道中,也提到了“央视所具有的垄断地位”,以及面临的网络春晚挑战。
春晚被议论塑造中国“大众文化”形象
“有了春晚,春节才是春节。”身处海外的华人对春晚同样抱有非同一般的期待和关注。与国内舆论更爱“挑刺”不同,海外华人对春晚节目本身还是抱着比较宽容的态度。毕竟,一场春晚能让人感受到“家”和“年”的气氛,寄托自己的情感。比利时鲁汶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小李告诉记者,“虽然我和同学们对春晚有这样那样的不满意,但不管春晚好不好看,我还是会选择继续看春晚的。这是一个跟家人团聚的机会,一种文化仪式。”
除了同样议论春晚植入广告过多外,对小品中出现的那些网络流行语,老一辈的华侨表示 “听不懂”,而年轻一代则觉得“很有趣”。早稻田大学的研修人员赵先生则认为:“春晚用了很多网络词汇,但是效果实在感觉不好。演员似乎并没有深刻体会某些流行概念之所以流行的真正原因。”布鲁塞尔“荷花饭庄”的骆老板来自广东,他希望将来春晚导演能放宽眼界,“再照顾一下南方的观众”。
匈牙利华人摄影文化沙龙会长史小行认为,今年春晚再次令人失望,虽然晚会场面效果不错,高科技运用越来越好,但实质内容始终没有新意、面面俱到又思维简单,整体看完后的感觉是索然无味,又无可奈何。匈牙利华人资讯机构“欧洲华通社”认为,央视春晚之所以创新和变革还不够,还是受到错综复杂的脉际关系和现有机制的制约。
海外不少华人认为,商业目的绑架了春晚,让人无法接受。还有些人认为今年晚会中的政治味道多了些。不过,在《环球时报》英文版工作的美国专家贝瑞却认为,春晚中讲述国庆阅兵式女飞行员的小品很有意思,因为在美国他没看过这样的节目。他认为,节目涉及爱国等政治性话题,回顾过去一年的成就没什么错。贝瑞说:“作为一个外国人,我觉得军事题材的节目挺好的。要知道,美国的军队这会儿正在打仗,而不是像中国军队用歌舞娱乐来庆祝新年。”
贝瑞还说,作为一个粗通中文的外国人,比起相声小品等语言类节目,他更喜欢的是歌舞类节目,“比如少数民族歌舞,非常精彩华丽”。贝瑞认为,虽然有些中国观众会批评春晚,抱怨节目俗套不够创新,但是要知道,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而且几乎每个人都会看晚会,众口难调。
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的渡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将所有的艺术种类融于一个晚会,从时间效率和效果上可能并不是最划算的……晚会的风格模糊,编导的压力自然会非常大。”曾经访问过中国的日本研究生杉谷祥子认为:“民众的娱乐需求和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要求电视媒体提供更多样式、更多层次的节目选择,用一台晚会来承载这些所有的期待,未免有些过于沉重。”杉谷祥子认为,春晚已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是一个传统的标志,说草率地放弃它是不负责任的。日本曾有一项针对中国文化印象的民意调查显示,在日本民众眼中,春晚和吃饺子、贴春联等传统印象并列,成为中国新年民俗的重要标志。
北京大学学者张颐武认为,春晚引起世界性关注是非常自然的事情。首先,在中国公众眼中,春晚仍然是最有影响力的一个文化品牌,对于节目的各种评价不能掩盖其作为最重要文化议程的“属性”。大家过去主要看的是表演,而现在春晚的功能已经发生了转变。春晚成了中国人过年期间走亲访友时都能参与的话题。大家通过肯定或批评春晚来获得一种文化上的快感,春晚俨然给了全民当“文艺评论家”的一个机会。其次,从全球华人议论春晚并引发老外的关注来看,也塑造了“大众文化”形象的中国。张颐武说,春晚成了中国软实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国外年度晚会也受人挑剔
在一些日本人看来,中国春晚的分量和日本年末娱乐大戏“红白歌合战”一样。和春晚不同的是,日本NHK电视台制作、并在全日本播放的“红白歌合战”是以红、白两队的歌唱比赛为内容,将每一年日本歌唱界的优秀歌手和作品都尽量容纳其中的晚会节目。 “红白歌合战”比春晚早诞生了30年,是日本民众庆祝新年“必看”的节目,捧红了数代明星。但是在近10年,这项日本的新民俗也在遭遇“认可危机”。 2005年,其收视率首次跌破40%,让NHK制作团队“备感危机”,决定“改革”,此后连续几年引进国外的流行组合,并搞起了怀旧风。在日本,知名歌手拒绝上“红白”、参加歌会选手选拔不透明、歌会制作人涉嫌非法挪用制作费等消息也是热热闹闹。
春节是越南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今年越南国家电视台第三套节目在除夕之夜播出了名为《灶君》的喜剧晚会。越南笑星扮演玉帝和诸神,就百姓生活中存在的黄金与地产投机、食品安全、交通拥堵等问题进行调侃。这台喜剧“春晚”对越南人来说,同样是众口难调,有鼓掌叫好的,也有批评说,越南观众在除夕夜最希望看到的“文化大餐”的节目质量不如从前,讽刺性还不够强。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