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场地提供方来说,他们面对的还原问题大概有几类:首先是大量的垃圾,尤其是饭盒这样的不可降解物;然后是搭建场景遗留的材料;接着是不可能带走的道具和耗材;最后是所有被移动的原物的归位。
“可能没有人会故意留下些难题,不过,单靠制片方的自觉,加上方法如果不当,谁能保证外景地原来的样子不能受到破坏呢?”负责与剧组对接的影视城张姓人员对记者说。
破坏的风险通常随电影的情节而变动。在影视城,细心的游客会发现有些建筑外还挂着一些隐蔽的铁钉,那是为了挂上油布,点燃后表现火灾场面而设,如果愿意出钱的话,一些特制的、可以直接烧毁的牌楼,更可以满足那些喜好火爆场面的导演。
对于剧组来说,为了做到拍摄场地的还原,必须得雇请工人,以及花耗精力把不能转移的遗留物品处理掉。送出去都没有要的东西,就只能就地销毁,再运送到附近的垃圾放置点。
按照知情人士对记者的形容,实际上一个电影剧组在外景地留下些什么,改变了些什么,甚至破坏了些什么,目前在内地仍然很难被监督。在香港,尽管政府鼓励电影业界到市区进行电影拍摄工作,但有严格的明细要求,从申请流程、拍摄细则到爆破场面等的监管一应俱全。
无线是电视台,与电影无关。一般电视制作的预算比较小,基本上都在现成的人工外景地拍摄,而一些规模较大的电视台,譬如CCTV和TVB都有自己的拍摄基地,里面从现代的医院到古代的茶楼,一应俱全。
《叶问前传》在广佛多个地方完成外景拍摄以后,给精武会馆等地方留下了大量的道具。除了坛坛罐罐,还有家具,甚至电影城乐于收藏的泡沫道具,这些大多数被各地取去,用作开发旅游的用途。精武会会长梁旭辉甚至挑选了一张沙发椅子,留在被剧组“全新装修”的会馆里面。
现在,冼国林的电影已经进入了后期的制作,他时不时会亲自到片厂去回味这些“原汁原味”的岭南外景。
影视取景两条路
外景拍摄,是电影制作的核心手段,指远离片厂的拍摄方式,也是衡量电影业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而言,投资越大的电影,对外景制作的要求越高,所消耗的成本越大。这些要求包括:寻找实地外景(譬如山林湖泊文物古迹),自建外景,或者动用数码科技去营造虚拟的电影场面等等,前者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中者需要耗费建筑成本,而后者则需要聘请高科技公司运作。
租用影视基地,即是在现成的人工外景基地(影视城)进行外景拍摄,一般周围都有相对齐全的影视配套(道具、临时演员等)设施和生活条件,令剧组的拍摄成本降低。
对于追求大片真实视觉感的中国影视剧组来说,环保更多是一种作秀。在利益面前,他们以艺术的名义,漠视原始生态的不可复制性,对生态环境施以无法补救的伤害。而另一方面,他们肆意破坏背后,也隐含着地方部门的纵容,为追求“卖点”,置环境生态于不顾。
好莱坞之路
与中国电影相比,好莱坞将需要自然实景拍摄的影片转到海外,或是更多利用电脑特技来避免对本国自然资源的破坏。然而每个硬币都有正反面,特技的发展大大减少了好莱坞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但却让更多城市破了相。
编译_霸王龙
好莱坞影片《都市侠盗》拍摄现场。与中国电影相比, 好莱坞电影业的“杀伤力”不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更多是对城市居民平静生活的扰乱。
“准备,开拍!”一个穿着黄色雨衣的男人拿着扩音器喊道。远处,一个人沿着纽约公园的人行道慢慢跑来,路边有几个垂钓者和凝望自由女神的游客。
影星拉里・戴维和依雯・瑞秋・伍德出现在人行道尽头,两人骑着自行车向镜头缓缓靠近。戴维穿了身雨衣,伍德的金发束在脑后。镜头另一边,导演伍迪・艾伦摘下耳机,聚精会神地看着屏幕。
这是艾伦下部电影的一个镜头,全部取景都在曼哈顿城。纽约的清晨阴沉下着小雨,临近运河街的居民几乎每天都看到电影、电视来这里拍摄。纽约市长办公室广播电影处主任迪安・麦肯说,纽约州预算的一个新举措是将拍摄电影的鼓励税收从15%提高到35%,这意味着电影公司在纽约每花费3美元,就可以拿回1美元。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8/10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