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圈只有少数大导演有票房号召力,从而在外景事务上拥有更多主动权,对于一般的电视剧或者小成本电影,制片人就会不断强调:“要省钱,少挪腾”。影视基地是这些制作的主要选择。在南海影视城,里面布置着各种流行场景,包括宏大的宫殿,江南的小桥流水,并且没有电灯等一切现代元素痕迹。于是,“皇帝不需要更换衣服,舟车劳顿,就可以从北京皇宫走到江南小镇去。”余景军说。
剧组是香饽饽
为了取得更细致、更有亲和力的电影效果,《叶问前传》选择了实地外景为主的拍摄方式。对于制片人、场务和会计来说,这有点意味着“噩梦”――《叶问前传》剧组人数超过了100人,包括演员、动作、特技、摄影、工程、道具、服装、化妆、茶水、车队、保安的各路人等,在短短十几天内转战几地,单是解决吃住行,就已经够伤脑筋。
业内人士介绍,像《叶问前传》这样的剧组人数已经不算多。如果是在野外拍摄的大型古装战争片,剧组人数要大幅增加,对地方环境的改变压力也高得多,“单是建立流动厕所,还有野外炊事,就是一项大工程。”
在导演们的心目中,道具是否容易找到,也是他们考虑外景地的因素。有意思的是,这些道具还包括群众演员(临记),也就是“活动道具”。不同的临记有不同的价钱,能说上一句台词的大概能有30元/天的报酬(包饭),其余的大概是10元/天左右,如果一个导演要拉上一群学生或者军人到遥远的戈壁拍个戏,交通费用也不能不考虑。事实上,没有地方的支持,就没有导演们天马行空的外景发挥空间。在佛山罗村,冼国林曾经看上了一个古色古香的祠堂,但由于当地不允许剧组改变其格局,剧组只得转投佛山祖庙、佛山精武会馆和广州南沙博物馆。
导演叶伟信曾经反对在佛山精武会馆拍摄,因为那是一栋过于陈旧的建筑物。后来,馆方提出允许剧组把会馆从内到外装修一遍,这实际上把剧组拉到了会馆去拍摄。如今拍摄已经结束,就像南沙博物馆和佛山祖庙所做的一样,精武会会长梁旭辉还不忘在会馆里标明:“此为《叶问前传》主要取景景点。”
冼国林形容,他使用这些历史文化场地做外景,获得了地方政府“最高效率的支持”。从申请到批核,从市一级到区一级文化部门,整个过程不到两天就已经走完。一些佛山居民则对记者说,如果不造成对古迹的破坏,在文物单位拍摄关于本地的电影,“时间不长的话还可以接受”。
政府的支持还不仅仅是审批。在地方拍戏,剧组们通常会招来大批好奇的群众,没有公安力量的介入,单靠剧组的保安人员往往难以应付。《叶问前传》就遇到过这样的麻烦:在佛山精武会馆附近拍摄时,不断有机灵的观众伪装成工作人员进入片场,导致一场女主角在地上打滚的戏足足拍了三十多次。
为了拍摄顺利,佛山市政府将精武会馆封了六天,而南沙博物馆则允许剧组把其牌匾换成“咏春会馆”,并搭建一个外景用的厨房。各个景点的游客,直接由政府安排的保安人员阻隔。“如果没有这些措施,我都不知道这部戏在外景地要拍到什么时候。”冼国林说。
对剧组们积极支持的另一个内地城市是杭州。在去年年末,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提出了初步设想,该市推出“外景地杭州”计划,准备低价甚至免费吸引国内外影视制作企业来杭州拍摄影视作品。
最新的加入者是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在《三枪拍案惊奇》上映之前,公园就已经用这样的语句来描绘当地的旅游前景:“小沈阳穿着红肚兜、粉褂子在丹霞风光中狂奔,孙红雷身着蓝紫色的铠甲在丹霞风光中一脸严峻,闫妮穿着水绿的罗裙在丹霞风光中高举手枪……丹霞地质公园无疑是这个冬天最为人关注的地方。”
保护与破坏
相对于地方对剧组们的热情,如何避免过多改变外景地的原貌,在中国内地反而成为了电影圈内自律与否的问题。
“其实大家都很明白,开山劈石太多会引来反感,另外是拍完以后一定要帮外景地恢复原貌。”冼国林说,“(佛山)政府没有给我们太多限制,大致是不要破坏公物,不妨碍周围人休息等等,因此更需要剧组人员自动自觉。”
《叶问前传》最后几天的外景拍摄,是在南海影视城进行的。对比起文化部门的宽松,这个人工外景地给了剧组更明确的限定:必须还原到与拍摄前一样的状态,还事先收取押金,在事后验收后方能退还。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7/10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