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深评论员文章:中国导演为何拍不出阿凡达? |
www.sinoca.com 2010-01-12 上海商报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阿凡达》给中国观众和电影界带来的冲击与震撼是多方面的。虽然,近年来中国电影无论是从票房还是到影片的制作,都出现了一轮井喷行情,但是,与《阿凡达》相比这一切成绩恐怕都算不得什么。中国电影人是没有权利要求获得观众的理解与同情的。相反,作为电影市场的最终买单者――观众却有权利发问,中国导演为什么拍不出《阿凡达》。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离不开对《阿凡达》整个制作流程的详细考察。在笔者看来,《阿凡达》的制造过程可能比影片中的故事更精彩。拍摄一部外星科幻大片是卡梅隆年轻时代的梦想,15年前,他开始为《阿凡达》的拍摄写作了可行性报告。此后,他将这个项目搁置,一方面是等待拍摄这部电影的数字处理技术成熟,一方面就是通过拍摄其他电影来切身推动技术革新,为最终拍摄《阿凡达》做技术储备。卡梅隆在拍摄《深渊》等影片中所发明的3D摄影技术,后来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最近10年中,卡梅隆几乎用了5年时间在世界上游说各方,推广IMAX,也就是巨幕电影。之后,卡梅隆又用了5年时间拍摄、制作《阿凡达》。其中最主要的时间和成本投入,还是如何解决关于潘多拉星球的狂野想象化为真实影像的问题。其间同样伴随着数字特效技术的突破与创新,以及新的3D拍摄技术的发明与创造。因此,《阿凡达》给大家带来的不只是视觉的震撼,更是对陈旧的电影理念的冲击。为制作《阿凡达》所经历的一切电影摄制技术的创新与变革,使卡梅隆成为世界电影发展潮流的引导者。
应该说,一部电影从酝酿到制作完成经历了15年的周期,可以说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即便是,纯粹的5年制作周期也是史无前例的。这个过程离不开一个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也离不开卡梅隆令人尊敬的职业精神。《阿凡达》高达3.5亿美元的制作成本与长达5年的制作周期,显然是一般的电影公司所难以承受的,其离不开福克斯公司的财大气粗与深谋远虑。当然,好莱坞成熟的融资体系,也使《阿凡达》的投资风险降到了最低。
《阿凡达》的制作过程,显示了卡梅隆与烂片导演之间有着以光年计量的距离。相信这个世界上才华如卡梅隆者的导演有很多,但是,做事的方式如卡梅隆者却没有几个。用5年的时间制作一部电影,卡梅隆显然不是那种浮躁的人;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断寻求技术的创新,卡梅隆也不是那种守旧、不思进取的人;而不惜一切代价实现完美的视觉效果,卡梅隆更不是那种投机取巧、忽悠观众的人。《阿凡达》实际上完美地阐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商业电影,什么是真正的电影人的职业精神。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也就很明显地看到了中国电影与《阿凡达》的差距。中国之所以拍不出《阿凡达》,可以找出很多理由,比如特效制作能力有限、缺乏雄厚的资金支持等,但这些原因其实都是次要的。对中国电影行业影响最大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导演不行,导致中国电影缺乏真正的国际竞争能力;其次是行业管制,多少影响了市场的自由竞争与电影人的自由发挥。
我们对一家公司和一个行业的考察,通常都要讲这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个行业的核心要素是什么。毫无疑问,电影工业的核心要素是导演,一个电影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导演。中国电影产业不行,把账算在中国导演头上是没有错的。与《阿凡达》相比,可以看到,中国的主流导演们在电影观、价值观、世界观上全面滞后于当今世界电影的潮流,也落后于中国观众的观影需求,而在职业精神上近年来更是展现出了向下堕落的势头。
《阿凡达》出来之后,或许不出几年,中国导演就能拍出同样效果的电影了。但是,这仍然是一种模仿,而不是创新。“中国为什么拍不出《阿凡达》”这个问题的实质,不是指具体的影片与制作效果,而是,中国何时能够拍出如《阿凡达》这样能够引领潮流的电影。这个问题,恐怕不是完全靠GDP,靠金钱砸出来的。总之,我们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如今这些坐稳了主流位置的第五代导演们不可能给大家带来希望。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