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很多人都在讨论“故乡是否沦陷”。在很多在农村长大又在城市里读书工作的人心中,故乡早已不是记忆中的故乡。农村在空心化,暴露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道德滑坡、赌博、高利贷、高彩礼等诸多社会问题。那么,在改革之初的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是什么样?
记忆中的故乡,总是充满诗情画意。那时候你还是一个孩子,无论家乡多么贫穷,土地多么贫瘠,交通多么闭塞,生计多么艰难,你的记忆里也只有那些田园诗般美好的景象。图为1980年,四川乐山附近的农耕景象
这是八十年代的华西村村貌,无论是今天还是八十年代,华西村在中国农村都属于最富裕的一类。在1985年,村里除了耕地,还有十几家棉织、钢铝材等工厂,80%的人在工厂做工。华西人的年收入超过很多城里人。
八十年代初诞生了“万元户”这个词,用来描述那些在改革中先富裕起来的人们。这是四川省什邡县的一个八口之家——张大兴家,1982年农副业总收入达14000多元,住二层楼,院子里四轮车、摩托车、自行车一个不少,绝对是八十年代农村典型的“万元户”。
这是贵州凯里的一家住户。那时候农村里青壮劳动力还都在村里,人们虽然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老老少少在一起,却是发自心底地开心。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