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文武双全”
不管是在演讲时还是平时,郑强都喜欢穿一件白色衬衫,并把衬衫掖进西裤。说起话来,也是处处以“我”为主:“我郑强教授认为”“我最看不惯的什么什么”。
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他让身边的工作人员旁听:“你们听听我的个人奋斗史。”
郑强以自己为例,讲述一个人如何成才。他说自己文武双全,“武是指我的专业知识,文是指滋润人生的艺术,比如音乐、演讲。”
今年56岁的郑强生于重庆,1978年,18岁的郑强在恢复高考的第二年,考入浙江大学化学系。
郑强说,全班六十个学生,他的成绩排不到前十。1982年大学毕业时,班里优秀的同学有的留校,有的考上了研究生,郑强被分配到化工部某化工研究院。“单位在四川的一个山沟沟里,不像大城市,不能唱歌,不能跳舞,周围全是山。”
觉得无聊的郑强就开始抄写大学时期的38本笔记。“这一抄不当紧,我发现大学专业知识都没学好。”
郑强说,现在他就有个习惯,不让自己的学生记笔记,因为影响思考。
郑强重新温习了大学的笔记,发现自己的功力练出来了,就有了考研的勇气。1985年,郑强考入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系硕士研究生。1992年选派为日本京都大学中日联合培养博士生到日本留学。
1995年,从日本回国以后,郑强回到母校浙江大学任教。学校分给他一个六十平米的房子,隔壁住的正是自己大学本科时期的同学,同学已经成为了博导,而自己只是个讲师。
郑强说他不聪明,但也不承认自己笨,“我为什么会落后,因为我去国外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先进文化知识来得没那么快。”
郑强用了两年半时间,拿下了正教授,赶上了那位同学。
郑强说,以上称作武的功夫,但他最为自豪的是文的功夫——演讲和唱歌。
郑强说,他演讲的本事,是在刚到浙江大学教书的时候发现的。
当时正赶上大学招生,浙江大学招生处的老师就希望身为四川人的郑强去成都七中帮浙大招些优秀生源。
郑强给七中校长打电话,电话里特别强调自己是日本留学归来的博士。电话那头说,“来我们这里的都是院士。”
郑强不服气,第二天,他西装革履地站在了七中校长的门前,想用自己日本留学生的形象气质打动校长,“结果他们把我当成卖药的。”
“我就说,给我三分钟的时间,就这三分钟,把校长说服了,他说好,你就给我们做场报告吧。我讲我在国外看到人家的中学是怎么搞教育的,这一讲就不可收拾,成都几所厉害的中学全部排满了,随后重庆也知道了,几所著名的中学也叫我去讲。于是我就发现我有这个本事,那就是听众喜欢听。”
说起自己的演讲才华,他又提到空姐事件,“你看被人截取的三分钟,不也是掌声雷动吗?”
“对什么都看不惯”
2012年,郑强来到贵州大学任校长。来贵大之前,郑强担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
“我是对口支援过来的,完全出于自愿。”郑强说。
来的原因,“是为了报恩。”
郑强说他是为了报三个恩,第一是为浙江大学报恩。
1937年秋,抗日战争爆发,浙江大学被迫西迁,700多名师生,在校长竺可桢带领下辗转迁徙,最后于1940年抵达黔北遵义、湄潭办学。
郑强说,是贵州收留了母校,这个恩要报。
后两个恩是报两位老师的恩,他大学时期的两位恩师都曾在湄潭读书。
上任伊始,郑强就什么都看不惯。
他告诉新京报记者,首先看不惯的是学校的大门,破烂不堪。进入校门,迎宾道右侧的一个树林里七扭八歪地长着杂乱的树木,地上积满了落叶,树林中水池的水溢出来,满地都是。校园里的花草,杂乱无章地长着,没人管理。
“还有贵州大学北校区的一些破旧的厕所,一到夏天,臭气熏天。”
他最看不惯的是学校的风气,郑强发现,学校对教师8年没有考核,有的教授一年一篇论文都没写,下去巡考,发现主考老师在上面玩手机,学生在下面翻书。
当时,学校有一名老教师在学校开餐馆,这个餐馆从来没有交过水电费。
“还有作为一个省的最高学府,竟然没有一辆校车。老师从市里来上班要挤公交。”
郑强首先对学校的树林下了手,砍掉了一些树,在树林里铺上了道路。
熟悉当时情况的一位老师说,“当时学校有人反对,还举了牌子,说那些‘参天古树’代表贵大魂。”
最后,树还是砍掉了,有人根据他的名字联想到了动画片《熊出没》里爱砍树的光头强,郑强也落下一个“光头强”的绰号。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