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第5天,梁梦朝眼看儿子的病情毫无好转,4万元住院押金也很快花光,遂要求出院。在院方的要求下,梁梦朝续缴了5300元,购买了3个月的中药和口服液,其中包括一款名为“多动灵胶囊”的药品。医生告知他,这种药要服用一年才有效果。
3个月后,梁梦朝在医院的催促下,再次购买了3个月的中药和口服液。梁梦朝发觉儿子的病情没有任何好转,遂打电话给原同在一个病房的贵州病友,对方也花费不菲但也毫无效果,梁梦朝大呼上当。
某三甲医院脑瘫专家介绍,脑瘫所导致的后遗症无法彻底治愈,只能通过早期治疗有所缓解。如果不能科学、对症治疗,很容易延误治疗时机。
新京报记者拿到了一份海华医院脑瘫咨询员工作表。由此联系到了7位曾在海华医院住院一周以上的“脑瘫”患者家长,他们来自黑龙江、辽宁、四川、安徽、宁夏、贵州等地,称患儿治疗费用在4万至6万元之间。
对于治疗效果,只有一人说跟此前差不多,其余6人表示“还是不行”、没有效果”、“比以前更差了”。
客服冒充专家隔空问诊
实际上,韩君和梁梦朝经历的背后,是一系列精心编织的骗局。
3月16日,新京报记者拨打北京海华医院电话应聘并顺利通过面试,岗位为“客服”,但实际上被安排至该院“咨询部”下属的邮寄部,即向潜在的癫痫客户索要地址,邮寄医院相关材料。
“癫痫咨询部”位于海华医院200米外的一处简陋平房内,进出人员均需录入指纹。
数十平米的大厅连同旁边两间小屋,总计约60个工位,每个工位配有一台电脑,“咨询员”的桌上还有一台带有防数据遗漏功能的电话,10多名客服正戴着耳机“隔空问诊”。
行政主管林珍华(化名)要求记者以医生身份面对患者,将记者化名为罗辉。
“喂,这里是北京海华医院,我是咱们医院的金大夫,你想咨询癫痫方面哪些情况呢?”一份长达13分32秒的录音显示,这是来自河南的患者刘桂英家属打来的电话,27岁的咨询员张忠勇(化名)以医生名义开场,而他没有任何从医资历,只是此前做过医药销售。
张忠勇在对方模糊不清的吐词中,听了4分38秒后,打断了对方:“像你爱人这情况我基本了解了啊,抓紧时间来治一下吧,80%是癫痫病。”
“像她这种情况过来治疗,一个星期强化治疗,完全可以康复。”张忠勇接着推销起了医院技术,称对方当地医疗条件有限,没有专业的检查设备,所以查不出来。而到了“海华”,会做癫痫基因病理检查、神经递质的检测,不管发不发作,都能查出来。
“你也看电视了,咱们院长杨少波治疗癫痫非常有名,现在到医院来的患者特别多,只有提前约上专家号才给看病。”接着,张忠勇向对方发出邀约,明天能到吗?我给你看下专家号有没有?
张忠勇停顿了一下,说,“你先去订票吧,订好了票再说。”对方连连答:“可以可以。”
在癫痫咨询部,像张忠勇这样的咨询员共有18人,咨询部主管赵晓月(化名)透露,截至3月24日,癫痫咨询部3月份到诊患者276人。张忠勇到诊人数达21人,属最多。
多名脑瘫咨询部离职员工证实,每月脑瘫患者到诊人数在20人左右。平均一名患者花费四万到六万元,20名患者诊疗费就达百万元。
“电话咨询”也根据到诊人数拿提成。以脑瘫新单(三个月以内数据)为例,每到诊一人,咨询人员提成50元,患者诊疗后,还会有1%至1.5%的流水提成。到诊人数排名靠前的咨询,还会拿到300-800元不等的奖励。
如果是脑瘫旧单(三个月以上的数据)提成可达100元/人,提成更是能拿到2%-3%。
真假“白大褂”
海华医院原脑瘫咨询李丽(化名)对自己披上白大褂“接诊”的经历,唏嘘不已。
“患者一岁多了,脑袋就拳头大小,脑瘫还伴有癫痫,每隔十多分钟就发作一次。”李丽(化名)回忆起去年11月打电话招揽过来的广东“客人”王淑珍(化名)。
李丽还记得,患者信息是从旧数据中打过来的,所谓的旧数据是指,患者过去向医院咨询过,但没来就诊。“我们聊了很长时间,她几乎跑遍了北京的各大医院,都跟她说治不了,对我很信任。”
没想到的是,王淑珍的孩子住院4天后,医院要她转至北京儿童医院,但因医院之间没对接,“她们连号都挂不上。”
3月29日中午,新京报记者以老家有亲戚患脑瘫为由,拨打海华医院官网电话咨询。接电话的人自称纪医生,在记录下大致情况后,约记者第二天到院咨询。
次日上午11点,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丰台区育菲园东里的海华医院。大厅内十分冷清,挂号处、取药窗口前也不见病人身影。楼梯两侧的墙上悬挂着多幅癫痫行业协会领导来医院视察的照片。
前台穿粉色制服的护士得知记者已与纪医生约好,让记者挂了一个免费的咨询号,便带着记者去见纪医生。
在医院二楼,护士推开一间诊室的门把记者带到“赵主任”跟前,胸牌上显示“外科副主任医师赵希军”。记者问起纪医生的身份,赵主任称:“纪医生是我助理。”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